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6-26页 |
2.1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1.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 | 第16-17页 |
2.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2.1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目标 | 第19页 |
2.2.3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内容 | 第19-22页 |
2.2.4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模型 | 第22-2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1 Y理论 | 第25页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6-32页 |
3.1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1 审计工作缺乏战略协同性 | 第26-27页 |
3.2.2 审计小组成员配置不合理 | 第27页 |
3.2.3 审计工作不够深入 | 第27页 |
3.2.4 难以计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 | 第27-28页 |
3.2.5 审计评价缺乏客观性 | 第28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3.3.1 对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战略地位缺乏认识 | 第28-29页 |
3.3.2 缺少具有专业素养的审计人员 | 第29页 |
3.3.3 缺乏经验致使审计计划不合理 | 第29-30页 |
3.3.4 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 | 第30页 |
3.3.5 未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标准 | 第30-32页 |
第4章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 第32-36页 |
4.1 完善对策 | 第32-34页 |
4.1.1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战略作用 | 第32页 |
4.1.2 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审计人员 | 第32-33页 |
4.1.3 调整审计计划,合理转变工作方式 | 第33页 |
4.1.4 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 | 第33页 |
4.1.5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 第33-34页 |
4.2 相关建议 | 第34-36页 |
4.2.1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模式 | 第34页 |
4.2.2 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模型 | 第34-36页 |
第5章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案例分析 | 第36-52页 |
5.1 B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36-40页 |
5.1.1 企业简介 | 第36-37页 |
5.1.2 审计发展及实施动机 | 第37-40页 |
5.2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方案设计及内容分析 | 第40-47页 |
5.2.1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方案分析 | 第40-43页 |
5.2.2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内容分析 | 第43-47页 |
5.3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5.3.1 难以衡量人力资源经济效果 | 第47-48页 |
5.3.2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 第48页 |
5.3.3 审计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 第48页 |
5.3.4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客观性较差 | 第48-49页 |
5.4 完善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对策 | 第49-50页 |
5.4.1 借鉴与创新计量方法 | 第49页 |
5.4.2 培养高素质审计人员 | 第49-50页 |
5.4.3 内外结合配置合适的审计人员 | 第50页 |
5.4.4 建立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 第50页 |
5.5 相关建议 | 第50-52页 |
5.5.1 后续注重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培养 | 第50-51页 |
5.5.2 与企业部门之间加强联系 | 第51页 |
5.5.3 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2-53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