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4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14-16页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16-26页
    2.1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第16-17页
        2.1.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第16页
        2.1.2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第16-17页
    2.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相关理论第17-24页
        2.2.1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定义第18-19页
        2.2.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目标第19页
        2.2.3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内容第19-22页
        2.2.4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模型第22-24页
    2.3 理论基础第24-26页
        2.3.1 Y理论第25页
        2.3.2 人力资本理论第25-26页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26-32页
    3.1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第26页
    3.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3.2.1 审计工作缺乏战略协同性第26-27页
        3.2.2 审计小组成员配置不合理第27页
        3.2.3 审计工作不够深入第27页
        3.2.4 难以计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第27-28页
        3.2.5 审计评价缺乏客观性第28页
    3.3 原因分析第28-32页
        3.3.1 对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战略地位缺乏认识第28-29页
        3.3.2 缺少具有专业素养的审计人员第29页
        3.3.3 缺乏经验致使审计计划不合理第29-30页
        3.3.4 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第30页
        3.3.5 未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第30-32页
第4章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对策及建议第32-36页
    4.1 完善对策第32-34页
        4.1.1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战略作用第32页
        4.1.2 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审计人员第32-33页
        4.1.3 调整审计计划,合理转变工作方式第33页
        4.1.4 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第33页
        4.1.5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第33-34页
    4.2 相关建议第34-36页
        4.2.1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模式第34页
        4.2.2 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模型第34-36页
第5章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案例分析第36-52页
    5.1 B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第36-40页
        5.1.1 企业简介第36-37页
        5.1.2 审计发展及实施动机第37-40页
    5.2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方案设计及内容分析第40-47页
        5.2.1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方案分析第40-43页
        5.2.2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内容分析第43-47页
    5.3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7-49页
        5.3.1 难以衡量人力资源经济效果第47-48页
        5.3.2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第48页
        5.3.3 审计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第48页
        5.3.4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客观性较差第48-49页
    5.4 完善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对策第49-50页
        5.4.1 借鉴与创新计量方法第49页
        5.4.2 培养高素质审计人员第49-50页
        5.4.3 内外结合配置合适的审计人员第50页
        5.4.4 建立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第50页
    5.5 相关建议第50-52页
        5.5.1 后续注重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培养第50-51页
        5.5.2 与企业部门之间加强联系第51页
        5.5.3 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51-52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52-53页
    6.1 结论第52页
    6.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因研究
下一篇:基于SCRUM和DEA的软件企业R&D项目阶段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