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论 | 第7页 |
一、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种类 | 第7-10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 第8-9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 第9-10页 |
(三)复合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 第10页 |
二、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 第10-12页 |
(一)《行政强制法》颁布以前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 第10-11页 |
(二)《行政强制法》颁布后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 第11页 |
(三)小结 | 第11-12页 |
三、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一)司法公信力丧失 | 第12页 |
(二)浪费司法资源 | 第12页 |
(三)导致行政执行效率低下 | 第12-13页 |
(四)小结 | 第13页 |
四、我国“裁执分离”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建构路径 | 第13-27页 |
(一)实行“裁执分离”模式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 第13-14页 |
1.实行“裁执分离”模式的必要性 | 第13页 |
2.实行裁执分离模式的优越性 | 第13-14页 |
(二)我国目前试点“裁执分离”模式的实践情况 | 第14-17页 |
1.浙江地区法院的探索实践 | 第14-15页 |
2.上海地区法院的实践探索 | 第15-16页 |
3.江苏地区法院的实践探索 | 第16-17页 |
4.小结 | 第17页 |
(三)我国目前试点“裁执分离”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1.立法上的缺陷 | 第18-20页 |
2.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第20-21页 |
(四)“裁执分离”模式的完善与建议 | 第21-27页 |
1.在立法层面上的完善 | 第21-22页 |
2.法院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推广裁执分离模式 | 第22页 |
3.确定“裁执分离”模式适用的案件类型 | 第22-23页 |
4.完善法院对于案件的审查 | 第23页 |
5.明确执行的主体 | 第23-24页 |
6.强化法院的司法监督作用 | 第24页 |
7.切实落实好“听证制度” | 第24-25页 |
8.明确“裁执分离”中各方的法律责任 | 第25-26页 |
9.完善救济制度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