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洛阳三彩的艺术创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课题背景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 第8-10页 |
三、研究意义与思路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新时期洛阳三彩概念阐述 | 第13-21页 |
1.1 洛阳三彩的定义 | 第13-16页 |
1.1.1 洛阳三彩的命名 | 第13-14页 |
1.1.2 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 | 第14-16页 |
1.2 洛阳三彩与陶瓷之源的联系 | 第16-18页 |
1.3 洛阳三彩的艺术风格 | 第18-21页 |
1.3.1 复古怀旧 | 第18-19页 |
1.3.2 时尚新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时期洛阳三彩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 第21-37页 |
2.1 洛阳三彩创作题材的丰富 | 第21-25页 |
2.1.1 传统主题的演变 | 第21-23页 |
2.1.2 新时代元素的融入 | 第23-25页 |
2.2 三彩釉画及题材来源 | 第25-30页 |
2.2.1 生活及身边艺术的缩影 | 第25-27页 |
2.2.2 历史与文化的名片 | 第27-30页 |
2.3 造型及装饰的创新 | 第30-34页 |
2.3.1 造型设计 | 第30-33页 |
2.3.2 装饰效果 | 第33-34页 |
2.4 跨门类的结合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新时期洛阳三彩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 | 第37-47页 |
3.1 洛阳三彩制作工艺的革新 | 第37-41页 |
3.1.1 设计构思的新颖化 | 第37-38页 |
3.1.2 釉色及配料的突破 | 第38-39页 |
3.1.3 制作工艺的科学化 | 第39-41页 |
3.2 洛阳三彩艺术特征的转变 | 第41-47页 |
3.2.1“三彩”即多彩 | 第41-42页 |
3.2.2 立体—平面—空间 | 第42-44页 |
3.2.3 写意的注重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新时期洛阳三彩艺术的审美特色 | 第47-57页 |
4.1 美在新颖 | 第47-49页 |
4.1.1 观念的新颖 | 第47-48页 |
4.1.2 与时俱进 | 第48-49页 |
4.2 美在体验 | 第49-52页 |
4.2.1 实用体验 | 第49-51页 |
4.2.2 创作体验 | 第51-52页 |
4.3 美在休闲 | 第52-57页 |
4.3.1 艺术大众化的趋势 | 第52-54页 |
4.3.2 心灵满足与精神慰藉 | 第54-57页 |
第五章 新时期洛阳三彩艺术的价值体现 | 第57-61页 |
5.1 弘扬陶瓷文化 | 第57-58页 |
5.2 注重人文精神 | 第58-59页 |
5.3 当代收藏意义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A 调研录音整理 | 第67-83页 |
附录B 图片信息补充 | 第83-95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