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 | 第9-13页 |
1.1.1 肠道菌群与人类共同进化,相互依存 | 第9-10页 |
1.1.2 人体微生物的年龄 | 第10-12页 |
1.1.3 宿主与微生物菌群共代谢及其信号 | 第12-13页 |
1.1.4 鉴定宿主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页 |
1.2 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物致病相关性研究 | 第13-16页 |
1.3 几种重要的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 第16-21页 |
1.3.1 Fusobacterium spp.(梭杆菌属)与结直肠癌的致病相关性 | 第16-19页 |
1.3.2 人肠道中两株产丁酸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Eubacterium rectale)的代谢与肠道疾病的关系 | 第19-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案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和方案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样品采集和DNA提取优化 | 第23-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2.2.1 实验样品收集结果 | 第26页 |
2.2.2 粪便样品细菌元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前后结果比较 | 第26-27页 |
2.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人肠道中的丰度研究 | 第29-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2.1 克隆质粒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3.2.2 标准曲线建立 | 第35-37页 |
3.2.3 目标肠道菌群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3.2.4 目标菌16S rRNA基因在三组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比较 | 第38-40页 |
3.3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梭杆菌属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人肠道中的多样性研究 | 第42-51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2.1 三组样品中梭杆菌属阳性检测结果 | 第45-48页 |
4.2.2 梭杆菌属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分析 | 第48-50页 |
4.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1-54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