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取得时效制度概述 | 第11-25页 |
第一节 取得时效的法律内涵 | 第11-12页 |
一、时效与取得时效的概念 | 第11页 |
二、取得时效的法律内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相关立法 | 第12-20页 |
一、取得时效制度的起源 | 第12-14页 |
二、境外取得时效制度立法例 | 第14-20页 |
第三节 国内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 第20-25页 |
一、新中国成立前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20页 |
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20-22页 |
三、《物权法》的缺位及其原因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取得时效制度在民法中设立的必要性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取得时效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 第25-28页 |
一、取得时效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5-26页 |
二、取得时效制度的功能 | 第26-28页 |
三、取得时效制度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28页 |
第二节 取得时效在《物权法》颁行背景下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35页 |
一、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消灭时效)之间的关系 | 第29-32页 |
二、取得时效与《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三、取得时效与《物权法》公信制度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四、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思考 | 第35-50页 |
第一节 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 第35-45页 |
一、所有权的取得时效 | 第35-41页 |
二、用益物权的取得时效 | 第41-44页 |
三、知识产权的取得时效 | 第44-45页 |
四、不适用取得时效制度的财产权利 | 第45页 |
第二节 取得时效在各单行法中存在的立法设计 | 第45-50页 |
一、对我国《民法(草案)》的评析 | 第46-47页 |
二、单行法中设立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