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况分析 | 第10-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电子产品生产线人为错误分析 | 第15-24页 |
2.1 人为错误的综述 | 第15-16页 |
2.2 电子产品生产的缺陷分析 | 第16-19页 |
2.3 电子产品生产的人为错误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2.3.1 人为错误原因的“感觉-判断-行为”模式分析 | 第19-20页 |
2.3.2 电子制造业的特点及人员高流动率 | 第20-21页 |
2.3.3 电子产品生产线的CELL 生产模式及人员高要求 | 第21-22页 |
2.4 电子产品生产线人为错误的改善方向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以防错装置为核心的工艺防错 | 第24-44页 |
3.1 防错装置的综述 | 第24-25页 |
3.1.1 防错装置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24页 |
3.1.2 防错装置的构成 | 第24-25页 |
3.2 防错技术实施的思路 | 第25-26页 |
3.3 防错装置的作用原理 | 第26-27页 |
3.4 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工艺及特点 | 第27-29页 |
3.5 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工艺防错设计原理图 | 第29-33页 |
3.6 基于电子产品生产线工艺的防错装置设计实例 | 第33-42页 |
3.7 防错装置设计的特征及应用范围 | 第42-43页 |
3.7.1 防错装置设计的特征 | 第42-43页 |
3.7.2 防错装置的应用范围 | 第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现场即时资讯系统的系统防错 | 第44-53页 |
4.1 现场即时资讯系统的简介 | 第44-47页 |
4.2 系统防错的实施原理 | 第47-48页 |
4.3 用现场即时资讯系统进行防错的方法和步骤 | 第48-49页 |
4.4 基于现场即时资讯系统的系统防错的建立 | 第49-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利用 AHP进行防错方案的选择 | 第53-63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 第53-55页 |
5.3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步骤 | 第55-57页 |
5.4 防错方案选择的层次分析法研究 | 第57-60页 |
5.5 防错方案的选择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防错技术在A企业的应用 | 第63-70页 |
6.1 引言 | 第63页 |
6.2 A企业防错实施 | 第63-68页 |
6.2.1 防错 QIT 的组建 | 第63-65页 |
6.2.2 防错技术的应用 | 第65-67页 |
6.2.3 电子生产线的防错实施流程 | 第67-68页 |
6.3 P产品生产线防错技术应用的效果分析 | 第68-70页 |
6.3.1 直接效益 | 第68-69页 |
6.3.2 间接效益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7.2 创新点 | 第71页 |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