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势在必行 | 第12-22页 |
1.1 构建“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重要意义 | 第12-15页 |
1.1.1 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 第12-13页 |
1.2.2 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 第13-14页 |
1.1.3 构建“以人为本”德育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4-15页 |
1.2 现阶段高校德育的主要问题 | 第15-18页 |
1.2.1 德育主体的错位 | 第15-16页 |
1.2.2 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 第16-17页 |
1.2.3 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 第17页 |
1.2.4 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 第17页 |
1.2.5 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 | 第17-18页 |
1.3 高校德育问题成因分析 | 第18-22页 |
1.3.1 社会原因 | 第19页 |
1.3.2 教育原因 | 第19-20页 |
1.3.3 学生原因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科学内涵 | 第22-35页 |
2.1 “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探源 | 第22-27页 |
2.1.1 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 | 第22-23页 |
2.1.2 西方历史上的人本主义 | 第23-25页 |
2.1.3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5-27页 |
2.2 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 第27-31页 |
2.2.1 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7-29页 |
2.2.2 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9页 |
2.2.3 江泽民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9-30页 |
2.2.4 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30-31页 |
2.3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科学内涵 | 第31-35页 |
2.3.1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 第32页 |
2.3.2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 | 第32-33页 |
2.3.3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旨在培养“以民为本”的大学生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具体实施 | 第35-48页 |
3.1 德育观念上倡导人本化理念 | 第35-37页 |
3.1.1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 第35-36页 |
3.1.2 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强化教学第一的观念 | 第36-37页 |
3.1.3 在成才与做人的关系上强化做人第一的观念 | 第37页 |
3.2 教学实践中倡导个性化教育 | 第37-44页 |
3.2.1 德育目标方面 | 第38-39页 |
3.2.2 德育内容方面 | 第39-41页 |
3.2.3 德育方法方面 | 第41-43页 |
3.2.4 德育途径方面 | 第43-44页 |
3.3 德育管理上倡导人性化服务 | 第44-48页 |
3.3.1 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 | 第44-45页 |
3.3.2 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 第45-46页 |
3.3.3 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