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公司担保的利弊分析 | 第13-20页 |
(一) 公司担保之弊 | 第13-16页 |
1. 与公司创立的根本目的相违背 | 第13-14页 |
2. 危及公司股东的利益 | 第14-15页 |
3. 危及债权人的利益 | 第15页 |
4. 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 第15-16页 |
(二) 公司担保之利 | 第16-18页 |
1. 公司担保是担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17页 |
2. 公司担保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 第17-18页 |
(三) 公司担保与私法精神 | 第18-20页 |
1. 公司的意思自治 | 第18-19页 |
2. 公司担保与意思自治的限制 | 第19-20页 |
二、境外公司担保立法:从禁止到利益平衡保护下的允许 | 第20-28页 |
(一) 传统公司立法对公司担保的禁止 | 第20-21页 |
1. “越权原则”对公司担保的禁止 | 第20-21页 |
2. 直接利益原则对公司担保的限制 | 第21页 |
(二) 现代公司担保立法例及其种类 | 第21-26页 |
1. 公司担保的立法情况 | 第21-24页 |
2. 各国(地区)关于公司担保立法的标准 | 第24-26页 |
(三) 各国及地区立法例和种类的评价及借鉴 | 第26-28页 |
1. 各国法律普遍允许公司提供担保 | 第26-27页 |
2. 通过设立标准限制公司担保行为 | 第27页 |
3.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担保行为 | 第27-28页 |
三、我国公司担保立法:从混乱到自治与规制下的允许 | 第28-35页 |
(一) 旧公司担保立法的混乱及其检讨 | 第28-31页 |
1. 旧《公司法》第60条 | 第28-29页 |
2.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29-31页 |
(二) 新公司担保立法的突破与不足 | 第31-35页 |
1. 新《公司法》明确了公司可以根据需要依法为他人提供担保 | 第32页 |
2. 新《公司法》对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给予程序上的规范 | 第32-33页 |
3. 新公司担保立法的不足 | 第33-35页 |
四、利益平衡与担保风险控制结合下公司担保立法的完善 | 第35-42页 |
(一) 严格公司担保的程序性规定 | 第35-37页 |
(二) 建立公司担保的董事义务体系 | 第37-38页 |
(三) 加强担保的信息披露 | 第38-39页 |
(四) 构建专业担保市场 | 第39页 |
(五) 明确越权担保的法律责任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