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0页 |
2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2.1 背景 | 第10-12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数学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结构分析 | 第15-22页 |
3.1. 我国古代关于数学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的看法 | 第15-17页 |
3.2 国外关于数学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一些提法 | 第17-18页 |
3.3 数学能力的本质特征 | 第18-19页 |
3.4. 数学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本质 | 第19-22页 |
4. 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2-30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4.2 调查过程以及调查的方法 | 第23-24页 |
4.2.1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 第23页 |
4.2.2 测试题的选取 | 第23页 |
4.2.3 测试卷的评分 | 第23页 |
4.2.4 测试试卷成绩统计 | 第23-24页 |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4.3.1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总体水平不高 | 第24-25页 |
4.3.2 数学基础差异导致能力的差异 | 第25页 |
4.3.3 男女之间存在差异 | 第25页 |
4.3.4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4.4 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4.4.1 学生的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能力的不强 | 第26-27页 |
4.4.2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强 | 第27-28页 |
4.4.3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 第28页 |
4.4.4 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人担忧 | 第28-29页 |
4.4.5 学生对授课教师过于依赖 | 第29-30页 |
5 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 第30-47页 |
5.1 展示数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 | 第30-31页 |
5.2 让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第31-32页 |
5.3 借助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第32-33页 |
5.4 利用数学模型,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性 | 第33-38页 |
5.4.1 利用图像类型解题 | 第33-34页 |
5.4.2 利用表格类型解题 | 第34-36页 |
5.4.3 利用文字类型解题 | 第36-38页 |
5.5 利用类比的方法,建立题型间的联系 | 第38-41页 |
5.6 更新教师育人观念,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 第41-43页 |
5.6.1 教师的传统教学习惯 | 第42页 |
5.6.2 考核方式 | 第42-43页 |
5.7 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第43-44页 |
5.7.1 在课题引入中体现应用意识 | 第43页 |
5.7.2 学习新知识阶段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 第43页 |
5.7.3 在巩固知识时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训练 | 第43-44页 |
5.8 通过对课题研究与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 第44-45页 |
5.8.1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 第45页 |
5.8.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 第45页 |
5.9 强调双基训练 | 第45-47页 |
6 展望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问卷调查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