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一) 函数概念学习的背景 | 第9页 |
(二) 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问题、思路、方法与意义 | 第9-12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21页 |
一、函数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一) 函数概念的界定及其特点 | 第12页 |
(二) 函数概念的理解水平 | 第12-13页 |
(三) 函数概念的学习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四) 函数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 第14-15页 |
二、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一) 数学多元表征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数学多元表征的认知功能 | 第16页 |
(三) 数学多元表征的认知机制 | 第16-19页 |
三、研究思考 | 第19-21页 |
(一) 对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思考 | 第19页 |
(二) 对函数概念学习与教学的思考 | 第19-21页 |
第3章 优化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21-32页 |
一、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理念的构想 | 第21-24页 |
(一) 函数概念多元表征的特征 | 第21页 |
(二) 函数概念多元表征教学的意义 | 第21-22页 |
(三) 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机制 | 第22-24页 |
二、优化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24-32页 |
(一) 创设优化的函数概念多元表征情景 | 第24-25页 |
(二) 促进函数概念多元表征的转换与转译 | 第25-28页 |
(三) 促进函数概念多元表征的整合 | 第28-32页 |
第4章 优化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的教学实验研究 | 第32-43页 |
一、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32-34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32页 |
(二)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三) 被试概况 | 第33页 |
(四) 实验变量 | 第33-34页 |
(五) 实验模式 | 第34页 |
(六) 实验假设 | 第34页 |
二、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一) 实验的准备 | 第34-35页 |
(二)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35页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一) “函数概念”学习前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页 |
(二) “函数概念”学习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三) “函数概念”学习认知负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页 |
(四) “函数概念”学习效率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四、讨论 | 第37-42页 |
(一) 关于实验学习效果的讨论 | 第37-39页 |
(二) 关于实验学习认知负荷的讨论 | 第39-42页 |
(三) 关于实验学习效率的讨论 | 第42页 |
五、结论 | 第42-43页 |
第5章 回顾与反思 | 第43-45页 |
一、理论回顾 | 第43页 |
二、实验回顾 | 第43页 |
三、研究反思 | 第43-45页 |
(一) 对学生后测成绩不高的反思 | 第43页 |
(二) 对进一步优化教学实验的反思 | 第43-44页 |
(三) 对优化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的教学策略推广的思考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9页 |
附录1:《函数概念》的前测材料 | 第48-50页 |
附录2:《函数概念》的课堂学习材料(实验班) | 第50-53页 |
附录3:《函数概念》的课堂学习材料(对比班) | 第53-56页 |
附录4:《函数概念》的后测材料 | 第56-58页 |
附录5: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