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晚明佛教与汤显祖“情至”文学创作的关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3-35页
    一、研究缘起第13-15页
    二、研究回顾及展望第15-31页
    三、研究方法及具体思路第31-35页
第一章 晚明佛教与文坛“性情”风潮第35-85页
    第一节 佛教思想发展演变概说第35-49页
        一、初传:汉代佛教第35-38页
        二、发展:魏晋南北朝佛教第38-42页
        三、鼎盛:隋唐佛教第42-47页
        四、衰落:宋元明清佛教第47-49页
    第二节 晚明佛教的新动向第49-68页
        一、圆融调和的丛林走向第49-57页
        二、晚明居士佛教的兴盛第57-68页
    第三节 晚明佛教之于文坛“性情”风潮第68-84页
        一、放逐名位,透视本心第68-73页
        二、无住生心,性情风涌第73-84页
    结语第84-85页
第二章 汤显祖尺牍文书的“情至”思想第85-129页
    第一节 汤显祖在佛教中的游弋第85-96页
        一、禅净双修的居士生涯第85-90页
        二、现世人生与出世超越的艰难游走第90-96页
    第二节 汤显祖与泰州学派第96-113页
        一、汤显祖与泰州学派的关联第96-101页
        二、狂禅风潮下之生命“狂”与“真”第101-106页
        三、贵生之“有情之天下”第106-113页
    第三节 文学“情至”理念的形成第113-128页
        一、情本无心,发乎天然第113-118页
        二、意趣神色,情智所发第118-124页
        三、缘情著体,造立世界第124-128页
    结语第128-129页
第三章 诗心禅意总关情第129-205页
    第一节 情生诗歌第129-159页
        一、慈悲之情第130-138页
        二、挚友之情第138-152页
        三、舐犊之情第152-159页
    第二节 寺宇梵唱第159-183页
        一、学子未仕访寺院第159-162页
        二、金陵梵刹接佛缘第162-168页
        三、徐闻道中引吭歌第168-172页
        四、平昌仙令行逍遥第172-178页
        五、家居悠游事洞明第178-183页
    第三节 山水灵音第183-204页
        一、心境一如,即境即心第184-194页
        二、禅思妙悟,空谷清音第194-204页
    结语第204-205页
第四章 梦中说“梦”的情痴与迷觉第205-257页
    第一节“四梦”梦影第205-220页
        一、梦与佛教第206-212页
        二、娑婆“四梦”第212-220页
    第二节 人生自是有情痴第220-238页
        一、生死以之痴小玉第221-230页
        二、死生不已丽娘情第230-238页
    第三节 梦了为觉,情了为佛第238-255页
        一、游梦迷情第239-248页
        二、情了为佛第248-255页
    结语第255-257页
结论第257-259页
参考文献第259-27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78-279页
致谢第279-280页

论文共2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闯关东文学”研究
下一篇:文化融合视域中的《六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