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

“闯关东文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5页
绪论第19-35页
    一、“闯关东”移民潮的历史概貌第19-24页
    二、“闯关东文学”的概念界说第24-27页
    三、“闯关东文学”的研究价值第27-29页
    四、“闯关东”及“闯关东文学”研究综述第29-35页
第一章“闯关东文学”的生成与流脉第35-73页
    第一节 流人文学中的“关东”意蕴第35-43页
        一、流人文学与关东情境第35-39页
        二、“闯关东文学”生成的民间性第39-43页
    第二节 流亡文学中的隐性书写第43-53页
        一、“东北作家群”笔下的“闯关东”叙事第44-49页
        二、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对于“闯关东”的关注第49-53页
    第三节 强化阶级意识的革命诉求第53-59页
        一、“闯关东文学”的转化与革命讴歌第53-56页
        二、“闯关东文学”中的阶级控诉第56-59页
    第四节“革命”之后的讲述第59-73页
        一、过渡与转型下的个人叙事与家族史传第59-63页
        二、新世纪的艺术想象第63-73页
第二章“闯关东文学”的人物形象谱系第73-113页
    第一节 野蛮无畏的拓荒者形象第73-86页
        一、生存境遇与“拓荒者”形象塑造第73-77页
        二、“拓荒者”形象的精神烙印第77-78页
        三、父子两代拓荒者的继承与变形第78-86页
    第二节 面对生活变迁的原住民形象第86-92页
        一、移民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第86-88页
        二、“闯关东”大潮中的原住民形象第88-92页
    第三节 残忍而又仗义的胡子形象第92-100页
        一、东北“胡子”文化的溯源与特点第93-96页
        二、人性与兽性杂糅的两面性格第96-100页
    第四节 泼辣而又贤惠的女性形象第100-113页
        一、中国文学中的传统女性形象第100-108页
        二、“闯关东文学”中女性形象演绎第108-113页
第三章“闯关东文学”的审美风格第113-139页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第113-118页
        一、史传视角的叙事策略第113-115页
        二、完整曲折的故事结构第115-118页
    第二节 悲壮离奇的传奇色彩第118-124页
        一、“传奇性”的“闯关东”背景第118-120页
        二、“传奇性”的情节设置第120-124页
    第三节 粗犷刚健的语言表达第124-133页
        一、语言内涵的形成与创造第125-129页
        二、语言张力的表达与应用第129-133页
    第四节 绮丽壮阔的关东风貌第133-139页
        一、见怪不怪的关东民俗第133-135页
        二、凄苦悲凉的逃荒画面第135-137页
        三、高寒风雪的关东景象第137-139页
第四章“闯关东精神”的文化内涵第139-165页
    第一节 生存意识下的人生抉择第139-146页
        一、“闯关东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第139-143页
        二、“闯关东精神”的意蕴与特征第143-146页
    第二节 移民视角下的文化取向第146-153页
        一、移民文化的价值取向第147-150页
        二、“闯关东”与“下西洋”、“走西口”的文化差异第150-153页
    第三节 冲突与交融下的东北文化第153-158页
        一、民俗文化的变迁第153-156页
        二、文化性格的演变第156-158页
    第四节“闯关东精神”的现实意义第158-165页
        一、“闯关东”移民文化的影响第159-161页
        二、“闯关东精神”的当代价值第161-165页
结论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5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科研及奖励情况第175-177页
后记和致谢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灾难文学及其流变
下一篇:晚明佛教与汤显祖“情至”文学创作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