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渗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理论意义第12页
        二、实践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3-16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3-14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14-16页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第16页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概念与内涵考查分析第17-21页
    第一节 主流价值观的概念与特征第17-18页
        一、主流价值观的概念第17页
        二、主流价值观的特征第17-18页
    第二节 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界定与内涵第18-21页
        一、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界定第18-19页
        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内涵第19-21页
第三章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渗透的理论分析第21-27页
    第一节 当代青年的界定与特点第21-22页
        一、当代青年的合理界定第21页
        二、当代青年的共同特点第21-22页
    第二节 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一、拉斯韦尔“5W”理论第22-23页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第23页
        三、反馈理论第23页
    第三节 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基本要素和特征第23-27页
        一、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基本要素第24-26页
            (一) 渗透主体第24页
            (二) 渗透客体第24页
            (三) 渗透内容第24页
            (四) 渗透渠道第24-25页
            (五) 渗透环境第25页
            (六) 渗透反馈第25页
            (七) 渗透影响第25-26页
        二、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基本特征第26-27页
            (一) 目的性第26页
            (二) 隐蔽性第26页
            (三) 符号性第26页
            (四) 生活性第26-27页
第四章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渗透的实证分析第27-36页
    第一节 调查设计第27-28页
        一、调查工具第27页
        二、调查对象第27-28页
        三、数据处理第28页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第28-34页
        一、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内容分析第29-30页
        二、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客体分析第30-31页
        三、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渠道分析第31-33页
        四、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的环境分析第33-34页
    第三节 调查结果小结第34-36页
第五章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双重影响分析第36-52页
    第一节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积极影响第36-38页
        一、开阔自我认知视野第36-37页
        二、提高自主独立意识第37页
        三、增强民主法治观念第37-38页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38页
    第二节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消极影响第38-45页
        一、弱化了青年的价值认同,导致民族情感趋于淡化第38-41页
        二、膨胀了青年的个人私欲,导致集体意识逐渐淡薄第41-42页
        三、扰乱了青年的价值判断,导致日常行为缺乏理性第42-44页
        四、腐蚀了青年的道德观念,导致道德知行趋向分离第44-45页
    第三节 西方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第45-52页
        一、渗透主体:有目的性的隐性渗透,不断完成价值输出第45-46页
        二、渗透客体:特殊的内在心理需求,及时进行反馈互动第46-47页
        三、渗透内容:感性化的个性表达,满足大众娱乐性需求第47-49页
        四、渗透渠道: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生活化的渗透方式第49-50页
        五、渗透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第50-52页
第六章 西方主流价值观渗透背景下青年价值观的科学导向第52-65页
    第一节 树立兼容并蓄的“拿来”与“输出”思想理念第52-56页
        一、创新整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第52-53页
        二、积极借鉴外来优秀思想价值观念,大力传播民族文化第53-55页
        三、坚决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第55-56页
    第二节 构筑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第56-62页
        一、基本点:增强抵御西方腐朽消极价值观念的综合能力第56-59页
            (一)增强自身的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第56-57页
            (二)增强本民族自信心,实现正确的价值认同第57-58页
            (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成正确的价值追求第58-59页
        二、中心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覆盖能力第59-61页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统领高校文化教育第59-60页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促进城镇社区教育第60-61页
        三、引导面:提高国家应对西方消极价值观念的协同能力第61-62页
            (一)努力维护社会文化秩序,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第61页
            (二)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综合力第61-62页
            (三)积极采取主动性文化战略,提升文化话语权第62页
    第三节 提高互联网空间信息科学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第62-65页
        一、完善互联网信息的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第63页
        二、建立互联网信息的安全系统,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1第70-74页
附录2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