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8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第19-20页
        (一)研究重难点第19页
        (二)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20-24页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第20-21页
        一、政治参与概念和类型第20-21页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概念第21页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第21-24页
        一、政治参与和民主的关系第21-22页
        二、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第24-37页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点第24-34页
        一、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第24-29页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第29-33页
        三、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第33-34页
    第二节 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化现象的价值思考第34-37页
        一、政治冷漠的定义及表现形式第34-35页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存在的价值分析第35-37页
第三章 制约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第37-46页
    第一节 客观经济因素第37-38页
        一、经济制约参与模式改革第37页
        二、就业困难弱化参与热情第37-38页
    第二节 政治制度因素第38-40页
        一、政治参与渠道亟待完善第39页
        二、法治不完善影响政治认同感第39页
        三、腐败挫伤政治参与积极性第39-40页
    第三节 文化心理因素第40-42页
        一、官僚阶层思想影响政治认知第40页
        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膨胀第40-41页
        三、缺乏民主意识第41-42页
        四、存在政治认知和实践相脱离现象第42页
    第四节 政治参与环境因素第42-46页
        一、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第42-43页
        二、学校政治参与氛围低迷第43-44页
        三、负面网络信息的干扰第44-46页
第四章 培养大学生有序积极的政治参与路径第46-57页
    第一节 加大政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经济投入第46-47页
        一、促进经济对政治参与服务的援助第46-47页
        二、提高就业扶持力度第47页
    第二节 推动相关政治改革保障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第47-50页
        一、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第47-48页
        二、采用法治理念促稳定第48-49页
        三、通过反腐提高政府公信力第49-50页
    第三节 深化情感理念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第50-52页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第50-51页
        二、强化自身对志愿活动的责任感第51页
        三、通过提高效能感增进民主理念第51-52页
        四、奉行知行相统一的原则第52页
    第四节 改善大学生校园和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第52-57页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第53-54页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54-56页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一第62-65页
附录二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公共领域中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研究
下一篇: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