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环境脆弱性与社会应对--以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周边的彝族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9页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第7页
    二、文献综述第7-15页
        (一) 环境脆弱性研究综述第7-12页
        (二) 矿山开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三) 环境脆弱性的社会应对的研究综述第14-15页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第15-17页
    四、田野点简介第17-19页
第一章 大红山彝族社区周边的环境脆弱性及其形成原因第19-35页
    一、大红山周边彝族社区的环境脆弱性第19-26页
        (一) 地质地貌等自然特点导致的脆弱性第19-20页
        (二) 气候变化导致的脆弱性第20-22页
        (三) 矿业开发导致的脆弱性第22-25页
        (四) 工业污染导致的脆弱性第25-26页
    二、大红山彝族社区及其周边的环境脆弱性特点第26-29页
        (一) 不稳定性第26-27页
        (二) 敏感性第27页
        (三) 长期性第27-28页
        (四) 灾变的可能性第28-29页
    三、环境脆弱性导致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第29-35页
        (一) 村民房屋受到影响第29-30页
        (二) 灰尘和噪声污染第30-31页
        (三) 环境脆弱性引发的冲突第31-35页
第二章 大红山彝族社区环境脆弱性的应对方式第35-45页
    一、政府和公司的应对方式第35-38页
        (一) 村寨整体搬迁第35-37页
        (二) 政府给予大红山搬迁村寨资金补贴第37-38页
    二、彝族社区的应对方式第38-45页
        (一) 大红山彝族村寨村民对干旱的应对第38-39页
        (二) 大红山彝族村寨村民对整体搬迁的应对第39-45页
第三章 大红山的环境脆弱性对彝族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45-51页
    一、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上的影响第45-49页
        (一) 长距离劳作第45-46页
        (二) 房屋格局差异第46页
        (三) 社区内部关系重构第46-47页
        (四) “罗拉”仪式的变化第47-49页
    二、对影响结果和变迁的思考和分析第49-51页
结论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理古城洋人街的白族饮食文化研究
下一篇: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的人类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