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煤炭产业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煤炭企业 | 第16-17页 |
2.1.2 煤炭产业深度调整期 | 第17页 |
2.2 煤炭企业发展路径 | 第17-19页 |
2.3 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3.1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9-23页 |
2.3.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5-32页 |
3.1 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25-27页 |
3.1.1 生产恢复及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 第25页 |
3.1.2 粗放发展时期(1978-1992年) | 第25-26页 |
3.1.3 市场化培育期(1993-2001年) | 第26页 |
3.1.4 快速发展期(2002-2012年上半年) | 第26-27页 |
3.1.5 产业深度调整期(2012年下半年至今) | 第27页 |
3.2 煤炭企业在产业深度调整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27-30页 |
3.2.1 需求增速放缓 | 第27-28页 |
3.2.2 产能过剩,利润下降 | 第28-29页 |
3.2.3 环境约束趋紧 | 第29-30页 |
3.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煤炭企业在产业深度调整期发展路径分析 | 第32-46页 |
4.1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 第32-38页 |
4.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 第32-34页 |
4.1.2 进入壁垒与产品差别化分析 | 第34-35页 |
4.1.3 退出壁垒分析 | 第35-36页 |
4.1.4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 第36-38页 |
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 第38-46页 |
4.2.1 勘探建设期发展路径分析 | 第39-40页 |
4.2.2 成长期与成熟期发展路径分析 | 第40-43页 |
4.2.3 衰退期发展路径分析 | 第43-46页 |
第5章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企业多案例实证研究 | 第46-62页 |
5.1 衰退期企业——H公司案例研究 | 第46-49页 |
5.1.1 H公司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5.1.2 应对措施 | 第47-48页 |
5.1.3 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 | 第48-49页 |
5.2 成熟期企业——Z公司案例研究 | 第49-53页 |
5.2.1 Z公司基本情况 | 第49-51页 |
5.2.2 公司应对措施 | 第51-52页 |
5.2.3 实施效果 | 第52-53页 |
5.3 成长期企业—— G公司案例研究 | 第53-56页 |
5.3.1 G公司基本情况 | 第53-54页 |
5.3.2 公司应对措施 | 第54-55页 |
5.3.3 实施效果与面临问题 | 第55-56页 |
5.4 成熟期企业——J集团案例研究 | 第56-58页 |
5.4.1 J公司基本情况 | 第56-57页 |
5.4.2 公司应对措施 | 第57-58页 |
5.4.3 实施效果与面临问题 | 第58页 |
5.5 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分析结果讨论 | 第58-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局限性 | 第62-63页 |
6.3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8页 |
附录1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汤家轩访谈记录 | 第69-71页 |
附录2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政策法规咨询部主任曹树培访谈记录 | 第71-73页 |
附录3 Z公司S矿长访谈记录 | 第73-76页 |
附录4 G公司Z矿长访谈记录 | 第76-78页 |
附录5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付水兴访谈记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