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10页 |
(一)中职数学 | 第10页 |
(二)有效教学 | 第10页 |
五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职开设数学课的必要性 | 第12-25页 |
一 数学是众多学科的基础 | 第12-17页 |
(一)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 第13-16页 |
(二)数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工具 | 第16-17页 |
二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和工具 | 第17-20页 |
三 数学是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0-23页 |
(一)数学教育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 第20-21页 |
(二)数学教育有利于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第21-23页 |
(三)数学教育有利于训练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23页 |
四 数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5-37页 |
一 学生层面 | 第25-30页 |
(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 | 第25-27页 |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 第27-30页 |
二 教师层面 | 第30-33页 |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 第30-31页 |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 第31页 |
(三)数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 第31-32页 |
(四)数学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 第32-33页 |
三 学校层面 | 第33-37页 |
(一)教材选用与学校和专业实际脱节 | 第33-34页 |
(二)课程设置不甚合理 | 第34-35页 |
(三)体制方面考核与衡量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如何实践中职数学课有效教学 | 第37-54页 |
一 学生层面 | 第37-44页 |
(一)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第37-42页 |
(二)如何让学生熟知并应用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 第42-44页 |
二 教师层面 | 第44-50页 |
(一)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与数学观 | 第44-45页 |
(二)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 第45-49页 |
(三)构建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优化数学课堂管理 | 第49-50页 |
三 学校层面 | 第50-54页 |
(一)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开发校本教材 | 第50-51页 |
(二)课程设置紧扣专业,突出重点 | 第51-52页 |
(三)建立多梯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核教师教学的实际成效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6页 |
附录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57-60页 |
附录二: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附录三: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数学教师访谈) | 第61-64页 |
附录四: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专业课教师访谈)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