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表目录 | 第10-12页 |
| 图目录 | 第12-14页 |
| 1 绪论 | 第14-64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26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26-50页 |
| 1.3 社会综合发展 | 第50-56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56-59页 |
| 1.5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59-64页 |
| 2 公共价值理论基础 | 第64-138页 |
| 2.1 公共价值理念的提出 | 第64-79页 |
| 2.2 公共价值概念的界定 | 第79-90页 |
| 2.3 公共价值的确立及实现 | 第90-109页 |
| 2.4 公共价值的衡量与政府绩效评估 | 第109-125页 |
| 2.5 公共价值范式及其研究总结 | 第125-138页 |
| 3 社会发展的公共价值账户 | 第138-176页 |
| 3.1 政治价值 | 第138-147页 |
| 3.2 经济价值 | 第147-152页 |
| 3.3 文化价值 | 第152-158页 |
| 3.4 社会价值 | 第158-167页 |
| 3.5 生态价值 | 第167-172页 |
| 3.6 社会综合发展的公共价值账户 | 第172-176页 |
| 4 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公共价值指数模型 | 第176-221页 |
| 4.1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76-180页 |
| 4.2 PVI指标的遴选 | 第180-212页 |
| 4.3 PVI评价指标的赋权 | 第212-217页 |
| 4.4 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确立 | 第217-221页 |
|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公共价值的测度 | 第221-270页 |
| 5.1 我国社会发展的公共价值指数测算 | 第221-244页 |
| 5.2 我国省域社会发展水平的公共价值实测 | 第244-266页 |
| 5.3 社会发展客观公共价值的增进路径 | 第266-270页 |
| 6 贵州省社会发展公共价值的主观评价 | 第270-288页 |
| 6.1 贵州访谈实录 | 第270-283页 |
| 6.2 对贵州社会发展的思考 | 第283-286页 |
| 6.3 公共价值管理对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要求 | 第286-288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288-294页 |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88-292页 |
| 7.2 研究不足 | 第292页 |
| 7.3 研究展望 | 第292-294页 |
| 致谢 | 第294-3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327页 |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27-328页 |
| 附录2 公共价值记分卡 | 第328-330页 |
| 附录3 我国28省市1978-2008年公共价值指数 | 第330-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