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的历史与结论 | 第10-13页 |
一、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一) 萌芽期(20 世纪40 年代) | 第10页 |
(二) 始创期(20 世纪50 年代) | 第10页 |
(三) 鼎盛期(20 世纪60、70 年代) | 第10-11页 |
(四) 衰落解体期(20 世纪80 年代) | 第11页 |
(五) 恢复期(20 世纪90 年代) | 第11页 |
二、中国农村医疗起落原因的分析及结论 | 第11-13页 |
(一) 政策方面的因素 | 第12页 |
(二) 经济方面的因素 | 第12页 |
(三) 法律方面的因素 | 第12-13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及特点、实施成效及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3-20页 |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及特点 | 第13-15页 |
(一)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含义 | 第13页 |
(二)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 第13-15页 |
二、新农合在我国的实施成效 | 第15页 |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5-20页 |
(一) 管理方面的法律问题 | 第15-16页 |
(二) 定点医疗机构方面的法律问题 | 第16-17页 |
(三) 筹资方面的法律问题 | 第17-18页 |
(四) 资金补偿方面的问题 | 第18页 |
(五) 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问题 | 第18-20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20-25页 |
一、有效的加强管理的法律措施 | 第20页 |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执业医师法》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要加强规定 | 第20-21页 |
三、法律对出资方式、出资主体予以规定来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 第21-23页 |
四、建立合理的筹资补偿机制 | 第23-24页 |
五、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法》加强监督机制 | 第24-25页 |
结束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