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本文写作思路、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价值观的内涵 | 第13页 |
二、职业价值观的概述 | 第13-15页 |
三、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般分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 第17-30页 |
一、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 第17-23页 |
(一) 女大学生的职业动机 | 第17-18页 |
(二) 女大学生的职业评价 | 第18-19页 |
(三) 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 第19-21页 |
(四) 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 | 第21-23页 |
二、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 第23-26页 |
(一) 职业价值观念上强烈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23-24页 |
(二) 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24-25页 |
(三) 职业评价标准越来越利益化 | 第25-26页 |
(四) 就业期望值较高 | 第26页 |
三、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功利性倾向突出 | 第27页 |
(二) 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 第27-28页 |
(三) 在职业发展目标上缺乏长远规划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影响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31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消极、落后部分对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 第31页 |
(二) 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 | 第31页 |
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一) 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 第32页 |
(二) 父母教育理念的影响 | 第32-33页 |
四、高等教育因素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一)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 第33-34页 |
(二) 高校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对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 第34-35页 |
五、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 第36-48页 |
一、优化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 第36-41页 |
(一)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 第36-37页 |
(二) 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 | 第37-39页 |
(三) 加强"四自"精神教育 | 第39页 |
(四) 加强自主创业意识教育 | 第39-40页 |
(五) 加强择业心理教育 | 第40-41页 |
二、创新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拓宽教育途径 | 第41-44页 |
(一) 通过渗透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第41页 |
(二) 开展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 第41-43页 |
(三) 设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 | 第43页 |
(四) 发挥女大学毕业生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女大学生确立高远志向 | 第43-44页 |
三、营造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 第44-48页 |
(一) 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政策法规,促进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 第44-45页 |
(二) 推进两性平等,破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 第45-46页 |
(三) 创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减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阻碍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49-53页 |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