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及简要评价 | 第11-17页 |
1.2.1 基础教育评价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1.2.2 教育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2.1.2 基础教育 | 第20页 |
2.1.3 基础教育绩效评价 | 第20-21页 |
2.1.4 投入-产出分析法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系统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筛选与流程 | 第26-32页 |
3.1 初设评价指标的原则及指标构成 | 第26-29页 |
3.1.1 初设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6-28页 |
3.1.2 初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3.2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 第29页 |
3.3 绩效评价流程 | 第29-32页 |
第4章 某市13个区县的基础教育绩效评价 | 第32-47页 |
4.1 评价对象的确定 | 第32页 |
4.2 2011年绩效评价分析过程 | 第32-39页 |
4.2.1 数据归一化处理:Z标准化 | 第32页 |
4.2.2 指标筛选: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4.2.3 投入、产出函数确定:主成分分析 | 第34-38页 |
4.2.4 绩效得分计算 | 第38-39页 |
4.3 2012年分析结果 | 第39-45页 |
4.3.1 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4.3.2 主成分分析 | 第41-45页 |
4.4 年平均绩效得分测算 | 第45-47页 |
第5章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5.1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5.1.1 总体绩效分析 | 第47-48页 |
5.1.2 投入位次和产出位次分析 | 第48-50页 |
5.2 基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50-52页 |
5.2.1 引导学校发展的方向标 | 第50页 |
5.2.2 均衡区县教育的发展 | 第50-51页 |
5.2.3 政府宏观调控教育资源的依据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1.1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基础教育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第52页 |
6.1.2 不同投入要素对于基础教育绩效的贡献不同 | 第52页 |
6.1.3 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 | 第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6.2.1 坚持科学、合理的资源投入结构 | 第52-53页 |
6.2.2 建立高绩效示范学校,以发挥其引导作用 | 第53页 |
6.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53页 |
6.2.4 建立全方位的基础教育绩效监督体系 | 第53页 |
6.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6.3.1 评价的指标体系相关研究亟待深化 | 第53-54页 |
6.3.2 评价方法更加侧重实用性可操作性 | 第54页 |
6.3.3 教育评价方法与国际接轨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