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航凤凰债转股的实施效应及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债转股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债转股的模式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权衡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9页 |
2.2.3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9-21页 |
3 长航凤凰债转股的实施及效应分析 | 第21-36页 |
3.1 案例背景 | 第21-25页 |
3.1.1 债转股的实施主体 | 第21-22页 |
3.1.2 长航凤凰债转股的原因 | 第22-25页 |
3.2 债转股的实施 | 第25-27页 |
3.2.1 债转股前的表决准备 | 第25-26页 |
3.2.2 债转股的实施 | 第26-27页 |
3.3 债转股后的效应分析 | 第27-36页 |
3.3.1 短期效应评价 | 第27-32页 |
3.3.2 长期效应评价 | 第32-36页 |
4 长航凤凰债转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解析及相关建议 | 第36-43页 |
4.1 债转股的实施前提 | 第36-37页 |
4.2 债转股实施方式 | 第37-38页 |
4.3 转股比例及转股价格 | 第38-39页 |
4.4 股权的经营管理 | 第39-40页 |
4.5 股权的退出 | 第40-41页 |
4.6 相关风险的规避 | 第41-43页 |
5 结论与启示 | 第43-46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启示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