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β-环糊精液相色谱键合相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手段第13-16页
        1.2.1 非色谱法第13页
        1.2.2 色谱法第13-16页
            1.2.2.1 薄层色谱法第13-14页
            1.2.2.2 气相色谱法第14页
            1.2.2.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第14-15页
            1.2.2.4 毛细管电泳法第15页
            1.2.2.5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5-16页
    1.3 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第17页
        1.3.2 冠醚类手性固定相第17-18页
        1.3.3 多糖手性固定相第18页
        1.3.4 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第18-19页
        1.3.5 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第19页
        1.3.6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第19-20页
    1.4 环糊精类手型固定性研究进展第20-23页
        1.4.1 环糊精结构及性质第20-21页
        1.4.2 环糊精的衍生研究第21页
        1.4.3 环糊精固定相的保留机理第21-22页
        1.4.4 环糊精与色谱柱基质的连接方式第22-23页
        1.4.5 环糊精固定相研究展望第23页
    1.5 有序介孔材料SBA-15 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第23-24页
    1.6 本论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4-26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1.6.2 创新性第24-26页
第2章 对甲基苯脲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相研制与色谱性能第26-40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2.2.2 对甲基苯脲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相的制备第28-31页
            2.2.2.1 有序介孔材料SBA-15 的制备第28-29页
            2.2.2.2 对甲基苯脲衍生化β-环糊精配体的合成第29-30页
            2.2.2.3 对甲基苯脲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相(UCDP)的制备第30页
            2.2.2.4 色谱柱的填装第30页
            2.2.2.5 色谱方法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2.3.1 固定相结构的基本表征第31-33页
            2.3.1.1 固体核磁分析第31-32页
            2.3.1.2 红外光谱分析第32页
            2.3.1.3 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第32页
            2.3.1.4 UCDP对苯胺类位置异构化合物的保留行为第32-33页
        2.3.2 三唑类农药的对映体分离第33-39页
            2.3.2.1 分离模式的选择第33-36页
            2.3.2.2 流动相组成对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第36页
            2.3.2.3 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36-38页
            2.3.2.3 进样量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第38页
            2.3.2.4 流速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38页
            2.3.2.5 手性分离机理的探讨第38-39页
    2.4 结论第39-40页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拆分果蔬中粉唑醇和己唑醇对映体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3.2.2 Fe3O4(MNPs)的制备第42页
        3.2.3 粉唑醇、己唑醇标准溶液的配置第42页
        3.2.4 样品前处理第42-43页
        3.2.5 仪器条件第43页
            3.2.5.1 色谱条件第43页
            3.2.5.2 质谱参数第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3.3.1 粉唑醇、己唑醇对映体检测操作条件优化第43-45页
            3.3.1.1 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对粉唑醇、己唑醇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第43-44页
            3.3.1.2 柱温对粉唑醇、己唑醇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第44-45页
            3.3.1.3 流速和进样量的选择第45页
        3.3.2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45-51页
            3.3.2.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5-46页
            3.3.2.2 与QuEChERS法对比实验第46-47页
            3.3.2.3 准确度和精密度第47页
            3.3.2.4 稳定性实验第47-51页
    3.4 结论第51-52页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片剂中的阿替洛尔对映体第52-61页
    4.1 前言第52-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53页
        4.2.2 乙二胺β-环糊精键合相的制备及表征第53-55页
        4.2.3 色谱方法第55页
        4.2.4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55页
        4.2.5 样品前处理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0页
        4.3.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55-58页
            4.3.1.1 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第56-57页
            4.3.1.2 柱温的选择第57页
            4.3.1.3 流速的选择第57-58页
            4.3.1.4 进样量的选择第58页
        4.3.2 片剂中阿替洛尔含量的测定第58-60页
            4.3.2.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第58页
            4.3.2.1 回收率实验第58-59页
            4.3.2.1 精密度试验第59页
            4.3.2.2 稳定性试验第59页
            4.3.2.3 片剂中阿替洛尔对映体含量的测定第59-60页
    4.4 结论第60-61页
第5章 苯硼酸功能化β-环糊精键合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性能研究和应用第61-71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实验部分第61-63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61-62页
        5.2.2 苯硼酸衍生化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PHBSP)的制备第62页
            5.2.2.1 苯硼酸基环糊精配体的合成第62页
            5.2.2.2 键合反应第62页
            5.2.2.3 色谱柱的填装第62页
        5.2.3 色谱方法第62-6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5.3.1 PBSP的基本表征第63-64页
        5.3.2 黄酮类化合物的手性分离第64-66页
        5.3.3 β-受体阻滞剂手性分离第66-68页
        5.3.4 三唑类农药的拆分第68-70页
    5.4 结论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载亚砷酸纳米药物的释放与肿瘤治疗
下一篇:衍生化环糊精和葫芦脲键合相的制备与色谱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