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5页
    1.5 概念界定第15-18页
        1.5.1 主体第15页
        1.5.2 生态文明第15-16页
        1.5.3 农村生态文明第16页
        1.5.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第16-18页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存在的问题第18-30页
    2.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第18-23页
        2.1.1 地方政府为主导第18-19页
        2.1.2 乡镇企业为关键第19-20页
        2.1.3 农民为基础第20页
        2.1.4 环保社会组织为纽带第20-21页
        2.1.5 媒体为监督第21-23页
    2.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存在的问题第23-30页
        2.2.1 生态意识淡薄第23-25页
        2.2.2 生态行为不符合农村绿色发展的要求第25-27页
        2.2.3 农村生态制度不健全第27页
        2.2.4 协同推进不到位第27-30页
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5页
    3.1 地方政府政绩观偏颇与角色定位模糊第30页
    3.2 乡镇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与环境违法成本低第30-31页
    3.3 农民教育重视不够与舆论导向功能欠缺第31-32页
    3.4 环保社会组织行政化依赖严重、专业化程度低与行为方式逐利化第32-33页
    3.5 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与职业道德缺失第33页
    3.6 协同推进重视程度不够、队伍素质不高与制度约束欠缺第33-35页
4 破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存在问题的对策第35-50页
    4.1 破解地方政府存在问题的对策第35-38页
        4.1.1 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政绩观第35页
        4.1.2 切合实际,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制度第35-36页
        4.1.3 统筹兼顾,更加重视农村生态领域的公平正义第36-37页
        4.1.4 与时俱进,准确界定政府角色第37-38页
    4.2 破解乡镇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第38-39页
        4.2.1 立足现实,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教育第38页
        4.2.2 精心部署,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集中第38页
        4.2.3 科学规划,引导乡镇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38-39页
    4.3 破解农民存在问题的对策第39-41页
        4.3.1 扎实开展,加强农民环境宣传教育培训第39-40页
        4.3.2 认真组织,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第40页
        4.3.3 求真务实,完善农民参与制度第40页
        4.3.4 凝心聚力,建立村民形象评议制度第40-41页
    4.4 破解环保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对策第41-43页
        4.4.1 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第41-42页
        4.4.2 努力改善,理顺与政府的关系第42-43页
        4.4.3 博采众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第43页
    4.5 破解媒体存在问题的对策第43-44页
        4.5.1 锤炼作风,加强新闻道德建设第43-44页
        4.5.2 尽职尽责,加大行业自律力度第44页
    4.6 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做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44-50页
        4.6.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协同推进的必要性第45-46页
        4.6.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协同推进坚持的原则第46-47页
        4.6.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协同推进的路径第47-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色歌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及健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