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苏丹草病害 | 第11-13页 |
·苏丹草病害概况 | 第11页 |
·苏丹草主要病害 | 第11-13页 |
2 苏丹草病害防治 | 第13-15页 |
·草种检疫和抗病品种 | 第13-14页 |
·常规防治方法 | 第14-15页 |
3 苏丹草品种选育及抗病育种 | 第15-18页 |
·苏丹草品种选育概况 | 第15-17页 |
·苏丹草抗病育种 | 第17-18页 |
4 苏丹草叶斑病及其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8-22页 |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 第18-19页 |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第19页 |
·病原菌和寄主植物的互做关系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3-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病原菌的分离与致病性鉴定 | 第26页 |
·病原菌种类鉴定与培养特征 | 第26-27页 |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因素 | 第30-31页 |
·影响分生孢子萌发的因素 | 第31-32页 |
·致死温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影响菌丝生长的因素 | 第32-37页 |
·影响分生孢子萌发因素的测定 | 第37-38页 |
·致死温度的测定 | 第38-3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病原菌产孢条件的研究 | 第42-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不同培养基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2页 |
·碳、氮源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2页 |
·光照处理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紫外线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3页 |
·温度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不同培养基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碳、氮源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光照处理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紫外线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6页 |
·温度对产孢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病原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 第48-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48页 |
·不同叶龄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48页 |
·病原菌接种方式对侵染的影响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叶龄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 第50-51页 |
·病原菌接种方式对侵染的影响 | 第51-5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1 苏丹草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54页 |
2 苏丹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54页 |
3 苏丹草叶斑病菌的产孢条件 | 第54-55页 |
4 苏丹草叶斑病菌的侵染条件 | 第55页 |
5 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就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