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主要缩略语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5页 |
第一节 小麦田杂草发生概况 | 第15-18页 |
1 小麦生产概况 | 第15页 |
2 小麦田杂草发生概况 | 第15-16页 |
3 小麦田杂草的危害性 | 第16-17页 |
4 小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现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菵草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 菵草的形态特征 | 第18页 |
2 菵草的萌发特性 | 第18页 |
3 菵草的发生及分布 | 第18-19页 |
4 菵草的化学防除及抗药性 | 第19页 |
第三节 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1 杂草抗药性概述 | 第19-24页 |
·杂草抗药性现状 | 第19-21页 |
·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杂草抗药性发生的原因 | 第23-24页 |
2 AOPP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AOPP类除草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AOPP类除草剂杂草的发生现状 | 第25页 |
·AOPP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 | 第25-26页 |
·AOPP类除草剂的抗性机制 | 第26-27页 |
·精噁唑禾草灵概述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小麦田抗性杂草的综合治理 | 第28-29页 |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第二章 小麦田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敏感性的研究 | 第35-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6-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2009年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敏感性水平的测定 | 第38-40页 |
·2010年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敏感性水平的测定 | 第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2009年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 | 第40-42页 |
·2010年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交互抗性及多抗性研究 | 第47-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交互抗性水平的测定 | 第48-49页 |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多抗性水平的测定 | 第49-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的交互抗性水平 | 第50-52页 |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的多抗性水平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第55-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抗精噁唑禾草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抗精噁唑禾草菵草种群幼苗芽长及根长的影响 | 第57页 |
·数据处理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抗精噁唑禾草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58-63页 |
·温度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58-59页 |
·光照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59-60页 |
·酸碱度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60-61页 |
·水势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61-62页 |
·盐胁迫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萌发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抗精噁唑禾草菵草种群幼苗芽长及根长的影响 | 第63-66页 |
·酸碱度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幼苗芽长及根长的影响 | 第63-64页 |
·水势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幼苗芽长及根长的影响 | 第64-65页 |
·盐胁迫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幼苗芽长及根长的影响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的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 第69-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试验材料 | 第70页 |
·试验方法 | 第70-73页 |
·除草剂单剂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 第70-71页 |
·防除以抗性菵草为优势种的小麦田杂草的复配剂配方配比筛选 | 第71-72页 |
·筛选的复配剂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及大巢菜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 第72-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3-82页 |
·除草剂单剂对抗精菵唑禾草灵菵草的室内生物活性 | 第73-74页 |
·防除以抗性菵草为优势种的小麦田杂草的复配剂配方配比 | 第74-79页 |
·甲基二磺隆+苯磺隆组合的配方配比 | 第74-76页 |
·异丙隆+绿麦隆组合的配方配比 | 第76-79页 |
·筛选的复配剂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及大巢菜的室内生物活性 | 第79-82页 |
·60%甲基二磺隆·苯磺隆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及大巢菜的室内生物活性 | 第79-81页 |
·50%异丙隆·绿麦隆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及大巢菜的室内生物活性 | 第81-82页 |
3 讨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全文讨论 | 第85-91页 |
一、关于菵草的抗药性 | 第85页 |
二、关于菵草的交互抗性 | 第85-86页 |
三、关于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的生态适应性 | 第86-87页 |
四、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为优势种的小麦田杂草的治理策略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全文结论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