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适用中的难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民事立案登记制概述 | 第9-16页 |
(一) 民事立案制度的定义、价值与类型 | 第9-11页 |
1. 民事立案制度的定义 | 第9页 |
2. 民事立案制度的价值 | 第9-10页 |
3. 民事立案制度的类型 | 第10-11页 |
(二)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介绍与评析 | 第11-15页 |
1. 介绍 | 第11-13页 |
2. 评析 | 第13-14页 |
3. 对我国适用民事立案登记制的启示 | 第14-15页 |
(三) 我国现行民事立案制度的特点 | 第15-16页 |
1. 内设立案庭 | 第15-16页 |
2. 职权行为主导 | 第16页 |
3. 立案门槛高 | 第16页 |
4. 未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 | 第16页 |
5. 未设立强制律师代理 | 第16页 |
二、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适用难题分析 | 第16-27页 |
(一) 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适用面临的难题 | 第17-22页 |
1. 受案难 | 第17-19页 |
2. 构造功能逻辑混乱 | 第19-20页 |
3. 对起诉的处理方式混乱 | 第20页 |
4. 权力多元易生腐败 | 第20-21页 |
5. 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21-22页 |
6. 案多人少的矛盾可能进一步突出 | 第22页 |
(二) 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适用难题的成因 | 第22-27页 |
1. 成文法规定成因 | 第22-24页 |
2. 历史传统成因 | 第24页 |
3. 理论认识成因 | 第24-26页 |
4. 法律意识成因 | 第26页 |
5. 现实成因 | 第26-27页 |
三、解决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适用难题的对策 | 第27-36页 |
(一) 修改民事立案审查内容 | 第27-29页 |
(二) 立法明确审判权行使范围 | 第29页 |
(三) 调整立案程序和立案机构 | 第29-31页 |
1. 调整立案程序 | 第30-31页 |
2. 调整立案机构 | 第31页 |
(四) 配套制度的构建 | 第31-36页 |
1. 完善规制滥诉行为的制度 | 第31-33页 |
2. 完善立案救济制度 | 第33页 |
3. 确立民事立案检察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4. 厘清调解制度 | 第34页 |
5. 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 | 第34-35页 |
6. 落实法官员额制的配套制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