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竞争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概况 | 第16-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7页 |
2.1 中间业务概念及性质 | 第20-22页 |
2.1.1 中间业务定义及分类 | 第20-21页 |
2.1.2 中间业务性质 | 第21-22页 |
2.2 市场竞争理论 | 第22-25页 |
2.2.1 波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模型 | 第22-23页 |
2.2.2 一般竞争战略理论 | 第23页 |
2.2.3 加强型策略理论 | 第23-25页 |
2.3 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2.3.1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 第25页 |
2.3.2 经济资本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第27-46页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7-32页 |
3.1.1 政策与法律环境 | 第27-29页 |
3.1.2 经济环境 | 第29-31页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1页 |
3.1.4 技术环境 | 第31-32页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第32-35页 |
3.2.1 潜在进入者 | 第32-33页 |
3.2.2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3-34页 |
3.2.3 购买者议价能力 | 第34-35页 |
3.2.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35页 |
3.3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第35-43页 |
3.3.1 竞争格局 | 第35-38页 |
3.3.2 主要竞争对手 | 第38-40页 |
3.3.3 各类中间业务同业比较 | 第40-41页 |
3.3.4 各地区中间业务同业比较 | 第41-42页 |
3.3.5 中间业务竞争态势矩阵构建 | 第42-43页 |
3.4 外部环境评价矩阵构建 | 第43-46页 |
第4章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第46-53页 |
4.1 内部资源分析 | 第46-48页 |
4.1.1 财务资源 | 第46页 |
4.1.2 人力资源 | 第46-47页 |
4.1.3 技术资源 | 第47页 |
4.1.4 营业网点资源 | 第47页 |
4.1.5 客户资源 | 第47-48页 |
4.2 内部能力分析 | 第48-50页 |
4.2.1 组织结构 | 第48-49页 |
4.2.2 创新能力 | 第49页 |
4.2.3 考核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4.2.4 营销能力 | 第50页 |
4.2.5 风险控制能力 | 第50页 |
4.3 内部环境评价矩阵构建 | 第50-53页 |
第5章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竞争策略 | 第53-61页 |
5.1 中间业务策略定位 | 第53-55页 |
5.1.1 行业层次定位 | 第53-54页 |
5.1.2 市场范围定位 | 第54页 |
5.1.3 产品种类定位 | 第54-55页 |
5.2 中间业务竞争策略思路与竞争目标 | 第55-57页 |
5.2.1 总体思路 | 第55-56页 |
5.2.2 收入竞争目标 | 第56-57页 |
5.2.3 区域竞争目标 | 第57页 |
5.3 中间业务竞争策略 | 第57-61页 |
5.3.1 市场渗透策略 | 第57-58页 |
5.3.2 市场开发策略 | 第58-59页 |
5.3.3 产品开发策略 | 第59页 |
5.3.4 差异化策略 | 第59-61页 |
第6章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竞争策略实施与保障 | 第61-69页 |
6.1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竞争策略的实施 | 第61-66页 |
6.1.1 拓展客户群体 | 第61-62页 |
6.1.2 扩大区域市场 | 第62-63页 |
6.1.3 再造销售渠道 | 第63-64页 |
6.1.4 提升服务质量 | 第64-66页 |
6.2 辽宁工行中间业务竞争策略的保障 | 第66-69页 |
6.2.1 组织推动机制 | 第66页 |
6.2.2 业务联动机制 | 第66-67页 |
6.2.3 激励考评机制 | 第67页 |
6.2.4 约束和问责机制 | 第67页 |
6.2.5 创新用新机制 | 第67-68页 |
6.2.6 风险防范机制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