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隐专业社工机构对显专业医院的嵌入--以上海市CH机构白血病患儿生命关怀项目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1-23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医务社工开展的必要性第11页
        1.1.2 体制内外医务社工服务的实习经历和感受第11页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2 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模式第13-14页
        1.2.3 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重点第14-15页
        1.2.4 嵌入理论及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5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第16页
    1.3 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第16-18页
        1.3.1 概念界定第16-17页
        1.3.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理论视角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样本选取与资料来源第20-21页
        1.5.1 样本选取第20-21页
        1.5.2 资料收集第21页
    1.6 研究中的伦理第21-23页
第2章 CH一个医务社工服务机构样本第23-33页
    2.1 嵌入主体概况第23-24页
        2.1.1 有价值追求第23-24页
        2.1.2 有专业资质第24页
    2.2 嵌入客体概况第24-26页
        2.2.1 专业性有待提升的社工部第25-26页
        2.2.2 医学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病区第26页
    2.3 嵌入缘起第26-33页
        2.3.1 项目的创新第28页
        2.3.2 病区的需求第28-29页
        2.3.3 社工部的情况第29-30页
        2.3.4 专业空间的考量第30页
        2.3.5 非专业因素第30-33页
第3章 关系建立的陌生期:社会工作学之隐与医学之显第33-45页
    3.1 两个组织的首次合作第33-36页
        3.1.1 印象管理第33-34页
        3.1.2 目标一致第34页
        3.1.3 桥梁定义第34-35页
        3.1.4 一张宣传单第35-36页
        3.1.5 互动中适应第36页
    3.2 两个专业的短兵相接第36-43页
        3.2.1 一群穿白色logo衫的年轻姑娘第37-38页
        3.2.2 更多渠道入场第38页
        3.2.3 理性上接纳,感性上观望第38-40页
        3.2.4 社工的价值优越感与落差第40页
        3.2.5 医院中的功能排序第40-41页
        3.2.6 应对策略第41-43页
    3.3 嵌入过程分析第43-44页
    3.4 关系建立期的反思第44-45页
        3.4.1 尊重嵌入组织的现状,积极适应第44页
        3.4.2 社工专业自信的建立与价值优越感的合理化第44页
        3.4.3 以专业服务及成效作为敲门砖第44-45页
第4章 关系建立的蜜月期:社会工作学之显与医学之显第45-53页
    4.1 蜜月期的转变第45-50页
        4.1.1 医院的接纳第45-46页
        4.1.2 阳光小屋的使用权第46页
        4.1.3 互补职能凸显第46-47页
        4.1.4 休息地点的变化第47-48页
        4.1.5 原因分析第48-50页
    4.2 项目全面推进第50-51页
        4.2.1 服务形式的创新第50页
        4.2.2 一张转介单第50-51页
        4.2.3 更多医务人员的参与第51页
    4.3 嵌入过程分析第51-52页
    4.4 蜜月期反思第52-53页
        4.4.1 实践智慧的重要性第52页
        4.4.2 与病区合作模式的转变第52页
        4.4.3 制度的设立第52-53页
第5章 关系建立的拓展期:从关系嵌入到结构嵌入第53-61页
    5.1 项目成效第53-57页
        5.1.1 定性第53-55页
        5.1.2 定量第55-57页
    5.2 项目附带成效第57-60页
        5.2.1 转介制度的推广第57页
        5.2.2 实习生推荐第57-58页
        5.2.3 参与社工部的发展第58页
        5.2.4 医务社工模式的探索第58-59页
        5.2.5 社会资金的注入第59-60页
    5.3 嵌入过程分析第60页
    5.4 拓展期的反思第60-61页
        5.4.1 偶然性与必然性第60页
        5.4.2 信任基础上的开放性第60页
        5.4.3 任务导向与价值导向第60-61页
第6章 从嵌入到脱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反思第61-65页
    6.1 总结第61-62页
        6.1.1 嵌入主体的特征第61页
        6.1.2 嵌入客体的特征第61页
        6.1.3 嵌入路径第61-62页
    6.2 反思第62-63页
        6.2.1 医学与社会工作的对话与合作第62页
        6.2.2 医院与社工机构的互补与合作第62-63页
        6.2.3 嵌入与脱嵌第63页
    6.3 意见与建议第63-65页
        6.3.1 宏观层面:顶层设计第63页
        6.3.2 微观层面:操作上的具体化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1第70-71页
附录2第71-72页
附录3第72-73页
附录4第73-74页
附件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掺杂有序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
下一篇:创伤与成长:寄养青少年自我认同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