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导论第12-21页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页
    1.4 论文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1.4.1 创新之处第19页
        1.4.2 不足之处第19页
    1.5 基本概念阐释第19-21页
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第21-30页
    2.1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资源第21-26页
        2.1.1 中国古代生命文化思想第21-22页
        2.1.2 国外生命文化资源第22-24页
        2.1.3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第24-26页
    2.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经验第26-30页
3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37页
    3.1 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1.1 关注大学生个体生命力度不够第30-31页
        3.1.2 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第31页
        3.1.3 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生命情感力度不足第31-32页
        3.1.4 缺乏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命情感体验第32页
        3.1.5 忽视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第32-33页
    3.2 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3-37页
        3.2.1 社会环境生命文化的缺失第33-34页
        3.2.2 生命教育理论研究滞后第34页
        3.2.3 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第34-35页
        3.2.4 校园文化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引导第35-37页
4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37-46页
    4.1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第37-38页
        4.1.1 引导大学生关心呵护个体的自然生命第37页
        4.1.2 帮助大学生探求个体的文化生命第37-38页
    4.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第38-39页
        4.2.1 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原则第38-39页
        4.2.2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教育原则第39页
    4.3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第39-46页
        4.3.1 生命知识教育第39-40页
        4.3.2 生存技能教育第40-41页
        4.3.3 生命情感体验教育第41页
        4.3.4 死亡教育第41-42页
        4.3.5 生命价值教育第42-46页
5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第46-52页
    5.1 加大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研究力度第46页
    5.2 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第46-48页
        5.2.1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第46-47页
        5.2.2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第47-48页
    5.3 采取多种生命教育方式第48-50页
        5.3.1 依托相关课程开展渗透式生命教育第48页
        5.3.2 注重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第48-49页
        5.3.3 完善心理健康咨询网络第49页
        5.3.4 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第49-50页
    5.4 建立高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全面参与的生命教育体系第50-52页
        5.4.1 加强高校职能部门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50-51页
        5.4.2 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第51页
        5.4.3 建设社会服务环境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5-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量反转策略的量化选股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尺度仿真的球形机器人轻量化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