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语义距离及特征融合的图像分类与检索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关键技术研究动态第19-33页
        1.3.1 图像特征第20-23页
        1.3.2 模型技术第23-27页
        1.3.3 评估标准第27-30页
        1.3.4 图像数据集第30-33页
    1.4 主要技术挑战第33-37页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7-39页
    1.6 论文的组织安排第39-40页
第二章 距离测度学习理论第40-52页
    2.1 距离度量方法简介第40-44页
        2.1.1 距离度量概述第40-41页
        2.1.2 常用距离度量方法第41-44页
    2.2 距离测度学习第44-50页
        2.2.1 距离测度学习简介第44-45页
        2.2.2 常见的距离测度学习算法第45-50页
    2.3 距离测度学习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高斯混合语言模型的图像分类方法第52-69页
    3.1 引言第52-55页
        3.1.1 视觉词袋模型优缺点分析第52-54页
        3.1.2 本文提出的方法第54-55页
    3.2 高斯混合语言模型分类技术第55-63页
        3.2.1 相关工作第55-56页
        3.2.2 基于图像分割信息的距离测度学习第56-59页
        3.2.3 高斯混合视觉词袋生成模型第59-61页
        3.2.4 语言模型分类器第61-63页
    3.3 实验与讨论第63-68页
        3.3.1 实验数据第63页
        3.3.2 距离测度及码本大小对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3.3.3 与其它模型方法的比较第65-67页
        3.3.4 DML训练数据大小对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3.4 总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基于语义距离的最近邻分类模型第69-87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1.1 传统最近邻模型的缺点第69-70页
        4.1.2 本文提出的方法第70页
    4.2 改进的最近邻分类模型第70-77页
        4.2.1 相关工作第70-71页
        4.2.2 语义距离测度学习方法第71-73页
        4.2.3 最近邻模型框架第73-75页
        4.2.4 基于文本信息的熵加权方法第75-76页
        4.2.5 多视觉特征融合方法第76-77页
    4.3 实验与讨论第77-85页
        4.3.1 实验数据第77-78页
        4.3.2 最近邻模型实验第78-82页
        4.3.3 与其它模型的对比实验第82-84页
        4.3.4 语义距离测度学习实验第84-85页
    4.4 总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基于SVM的多特征融合方法第87-103页
    5.1 引言第87-89页
        5.1.1 研究的出发点第87-88页
        5.1.2 本文提出的方法第88-89页
    5.2 SVM多特征融合模型第89-91页
    5.3 特征选择方法第91-94页
    5.4 ImageCLEF图像自动标注实验第94-99页
        5.4.1 特征选择实验第94-97页
        5.4.2 SVM模型实验第97-99页
    5.5 遥感图像分类实验第99-102页
    5.6 总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图像与文本特征相融合的多分类器模型第103-115页
    6.1 引言第103-106页
        6.1.1 研究的出发点第103-104页
        6.1.2 本文提出的方法第104-106页
    6.2 面向语义的图像自动标注第106-109页
        6.2.1 基于文本特征的分类器第106-107页
        6.2.2 实验数据介绍第107-108页
        6.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8-109页
    6.3 面向语义的图像检索第109-113页
        6.3.1 基于文本特征的检索檬型第109-111页
        6.3.2 实验数据介绍第111页
        6.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1-113页
    6.4 总结第113-11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9页
    7.1 总结第115-117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读博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蒙古口蘑分子鉴定及其菌丝体液体发酵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