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1.1 蒙古口蘑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1 蒙古口蘑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1.1.2 蒙古口蘑的蘑菇圈 | 第11-12页 |
1.1.3 蒙古口蘑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 分子标记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1.2.1 分子标记概述 | 第13-14页 |
1.2.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 微卫星DNA(SSR)标记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 | 第15页 |
1.2.4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 | 第15页 |
1.2.5 内转录区间(ITS) | 第15-16页 |
1.3 真菌液体发酵 | 第16页 |
1.4 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多糖的提取 | 第16-17页 |
1.4.2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7页 |
1.4.3 多糖的纯度检验 | 第17页 |
1.4.4 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17-1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应用ISSR技术对蒙古口蘑菌株的鉴定 | 第19-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1 材料 | 第19-21页 |
2.1.2 方法 | 第21-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2.1 供试菌种总DNA电泳结果 | 第23-24页 |
2.2.2 供试菌种总DNA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2.3 PCR产物电泳结果 | 第24页 |
2.2.4 聚类分析 | 第24-31页 |
2.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2-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3.1.1 材料 | 第32页 |
3.1.2 方法 | 第32-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3.2.1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35页 |
3.2.2 不同碳源对蒙古口蘑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不同氮源对蒙古口蘑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无机盐对蒙古口蘑产多糖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5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 | 第38-39页 |
3.2.6 不同起始pH对蒙古口蘑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2.7 温度对蒙古口蘑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8 接种量对蒙古口蘑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9 摇床转速对蒙古口蘑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1页 |
3.2.10 蒙古口蘑摇瓶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41-43页 |
3.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蒙古口蘑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4-59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4.1.1 材料 | 第44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4.2.1 浸提温度对蒙古口蘑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2 浸提时间对蒙古口蘑菌丝体多糖得率影响 | 第47-48页 |
4.2.3 料液比对蒙古口蘑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4 乙醇用量对蒙古口蘑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5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 | 第50-51页 |
4.2.6 模型的方差分析 | 第51-52页 |
4.2.7 响应面分析 | 第52-54页 |
4.2.8 超声波功率对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9 超声时间对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55页 |
4.2.10 料液比对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11 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菌丝体多糖的正交试验 | 第56-57页 |
4.3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口蘑菌丝体及其多糖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 第59-66页 |
5.1 蒙古口蘑多糖对嗜酸乳杆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 第59-62页 |
5.1.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5.1.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5.2 蒙古口蘑酱的研制 | 第62-64页 |
5.2.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5.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6.3 创新点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附录1 16个菌株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条带分析 | 第80-87页 |
附录2 英文缩写表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科研项目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