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的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 重点 | 第15页 |
(二) 难点 | 第15页 |
(三) 可能的创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公民意识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一、 公民意识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 公民的概念及特征 | 第16-17页 |
(二) 公民意识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一) 国家与民族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首要内容 | 第18页 |
(二) 法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本质内容 | 第18页 |
(三) 权利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 | 第18-19页 |
(四) 道德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 第19页 |
(五) 合作意识是公民意识不可或缺的内容 | 第19页 |
三、 公民意识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 第19-20页 |
(二) 社会建构理论 | 第20页 |
四、 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 第20-23页 |
(一)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新疆政治文明发展 | 第20-21页 |
(二)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和谐新疆的构建 | 第21-22页 |
(三)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 | 第23-35页 |
一、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 | 第24-26页 |
(一) 国家意识较强 | 第24页 |
(二) 法治意识逐步形成 | 第24-25页 |
(三) 权利意识有很大提升 | 第25页 |
(四) 道德意识增强 | 第25-26页 |
(五) 合作意识逐渐萌芽 | 第26页 |
二、 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一) 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淡薄 | 第26-28页 |
(二) 法律知识认知水平较差,实践意识偏低 | 第28-29页 |
(三) 义务意识较薄弱 | 第29-30页 |
(四) 道德行为意识有待提升 | 第30页 |
(五) 合作意识未完全形成 | 第30-31页 |
三、 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一) 新疆经济发展较落后,市场经济不健全 | 第31-32页 |
(二) 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三) 高校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 | 第33页 |
(四) 家庭教育中公民意识的缺失 | 第33-34页 |
(五) 新疆高校大学生自身对公民意识的忽视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培养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 | 第35-45页 |
一、 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增强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 | 第35页 |
(一) 发展新疆经济,构建培养公民意识的物质基础 | 第35页 |
(二)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民意识的生成 | 第35页 |
二、 发挥新疆高校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 第35-42页 |
(一) 通过引导以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 | 第36-37页 |
(二) 编订系统的公民意识读本和教材,明确其学科地位 | 第37页 |
(三) 完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强化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常识教育 | 第37-40页 |
(四) 开辟“第三课堂”以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 | 第40页 |
(五) 提升新疆高校教师对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 | 第40页 |
(六) 构建有利于培养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校园文化 | 第40-41页 |
(七) 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载体、公民活动以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 | 第41-42页 |
三、 重视家庭在培养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中的基础作用 | 第42-43页 |
(一) 家长应树立公民意识理念,发挥家庭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 第42-43页 |
(二) 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 | 第43页 |
四、 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自身对公民意识的认识 | 第43-45页 |
(一) 新疆高校大学生应加强公民认知 | 第43页 |
(二) 新疆高校大学生应意识到自身的角色责任,积极提升公民行为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一 | 第49-52页 |
附录二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