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新要求 | 第17-26页 |
第一节“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涵义 | 第17-18页 |
一、“中国梦”的内涵 | 第17页 |
二、责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 第18页 |
第二节“中国梦”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一、“中国梦”是大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 | 第19页 |
二、“中国梦”的实现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 第19-20页 |
第三节“中国梦”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关系 | 第20-24页 |
一、“中国梦”丰富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 第20-21页 |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中国梦”实现的有力保障 | 第21-23页 |
三、“中国梦”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 第23-24页 |
第四节“中国梦”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 第24-26页 |
一、学习创新的责任意识 | 第24页 |
二、完善道德的责任意识 | 第24页 |
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 第24-25页 |
四、服务于民的责任意识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现状 | 第26-28页 |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积极方面 | 第26-27页 |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一、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 第29页 |
二、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高校责任意识教育体系不完善和高校领导对责任意识教育重视不够 | 第30-31页 |
第三章“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 第31-43页 |
第一节 树立正确理念 | 第31-32页 |
一、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理念 | 第31页 |
二、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理念 | 第31-32页 |
三、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理念 | 第32页 |
第二节 坚持教育原则 | 第32-34页 |
一、主体性原则 | 第32页 |
二、渗透性原则 | 第32-33页 |
三、系统性原则 | 第33页 |
四、层次性原则 | 第33-34页 |
五、实践性原则 | 第34页 |
第三节 拓展教育内容 | 第34-38页 |
一、加强责任认知的教育 | 第34-35页 |
二、加强责任情感的教育 | 第35-36页 |
三、加强责任能力的培养 | 第36页 |
四、加强责任行为的引导 | 第36-37页 |
五、加强自我责任的教育 | 第37-38页 |
第四节 改进方式方法 | 第38-40页 |
一、实践体验法 | 第38-39页 |
二、疏导教育法 | 第39页 |
三、榜样示范法 | 第39-40页 |
第五节 优化教育环境 | 第40-43页 |
一、形成齐抓共教氛围 | 第40-41页 |
二、发挥校园文化功能 | 第41页 |
三、加强媒体引导 | 第41-42页 |
四、寻求社会支持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