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固相萃取填料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固相萃取技术概述 | 第8页 |
1.2 固相萃取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 第8-9页 |
1.3 固相萃取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 第9-10页 |
1.4 固相萃取填料 | 第10-12页 |
1.4.1 固相萃取填料的种类 | 第10-11页 |
1.4.2 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填料的特点及性质 | 第11-12页 |
1.4.3 聚合物型固相萃取填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5 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1.6 多孔型聚合物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 第13-17页 |
1.6.1 多孔聚合物的合成原理 | 第14页 |
1.6.2 多孔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4-17页 |
1.7 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应用 | 第17-18页 |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 第18-20页 |
1.8.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 第18页 |
1.8.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 第18-19页 |
1.8.3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 第19-20页 |
1.9 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 | 第20页 |
1.10 本文工作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2-23页 |
2.2 固相萃取填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 固相萃取填料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24页 |
2.4 固相萃取填料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1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4.2 溶液的标定 | 第25页 |
2.4.3 固相萃取填料的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5 固相萃取小柱的制备 | 第25页 |
2.6 SPE-HPLC样品分析 | 第25-27页 |
2.6.1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5页 |
2.6.2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5-26页 |
2.6.3 样品检测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46页 |
3.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路线 | 第27页 |
3.2 固相萃取填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3.3 聚合物微球合成条件的选择 | 第27-34页 |
3.3.1 分散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2 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3 引发剂用量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4 致孔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5 交联剂用量对微球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6 填料的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 | 第33-34页 |
3.4 固相萃取填料的交换容量 | 第34-35页 |
3.5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5-36页 |
3.6 样品测试结果 | 第36-46页 |
3.6.1 氰草津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3.6.2 特丁津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3.6.3 丙草胺标准曲线 | 第38页 |
3.6.4 二甲戊乐灵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3.6.5 填料吸附性能 | 第39-40页 |
3.6.6 固相萃取小柱的萃取效率 | 第40-41页 |
3.6.7 样品测定结果 | 第41-42页 |
3.6.8 方法的精密度 | 第42-43页 |
3.6.9 方法检出限 | 第43-44页 |
3.6.10 方法的回收率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