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螺旋藻系统对污水中N、P的深度处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第10-11页
    1.2 污水脱N除P的原理以及常规方法第11-15页
        1.2.1 污水脱N的原理以及常规方法第11-13页
        1.2.2 污水除P的原理以及常规方法第13-15页
    1.3 微藻的生理特性以及在废水领域中的应用第15-22页
        1.3.1 藻类的生理特性第15-16页
        1.3.2 藻类处理污水的原理第16-18页
        1.3.3 藻类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第18-21页
        1.3.4 藻类去除污水中N、P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1.4 藻类光生物反应器第22-24页
        1.4.1 藻类开放式培养系统第22-23页
        1.4.2 微藻密闭式培养系统第23-24页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第24-26页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26-36页
    2.1 实验技术路线第26-27页
    2.2 实验材料第27-30页
        2.2.1 实验用藻种来源第27页
        2.2.2 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第27页
        2.2.3 人工污水的配比第27-28页
        2.2.4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第28-29页
        2.2.5 实验的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9-30页
    2.3 实验方法第30-36页
        2.3.1 螺旋藻扩大培养第30-31页
        2.3.2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内螺旋藻系统的建立第31-32页
        2.3.3 实验中测定的指标以及测定方法第32-36页
3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螺旋藻系统运行条件的优化第36-48页
    3.1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螺旋藻系统的建立第36-39页
        3.1.1 影响反应器内螺旋藻系统的条件第36-37页
        3.1.2 反应器内螺旋藻系统的建立第37-39页
    3.2 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去除N、P污染物的工况优化第39-47页
        3.2.1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39-41页
        3.2.2 不同p H条件下螺旋藻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41-44页
        3.2.3 不同浓度外加碳源螺旋藻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44-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两种情形时最佳工况下螺旋藻系统对N、P的去除效果第48-72页
    4.1 未外加有机碳源时系统最佳工况下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48-59页
        4.1.1 全NH_4~+-N进水、HRT=8d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48-54页
        4.1.2 全NO_3~--N进水、HRT=8d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54-59页
    4.2 外加有机碳源时反应器最佳工况下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59-69页
        4.2.1 全NH_4~+-N进水、HRT=5d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59-64页
        4.2.2 全NO_3~--N进水、HRT=5d系统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第64-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2页
5 最佳工况下螺旋藻系统的N、P平衡研究第72-78页
    5.1 进水中N以NH_4~+-N的形式存在下系统中N、P的平衡研究第72-74页
    5.2 进水中N以NO_3~--N的形式存在下系统中N、P的平衡研究第74-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8页
6 结论与建议第78-82页
    6.1 结论第78-80页
    6.2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第90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交枢纽换乘组织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性及Hub节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