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青少年道德冷漠现象的表现及对策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11-17页
    (一)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理论意义第11页
        2、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国内对于道德冷漠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2、国内对于青少年道德冷漠研究现状第14-15页
        3、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 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16-17页
        1、研究方法第16页
        2、创新点第16-17页
一、青少年道德冷漠现象的表现及影响第17-21页
    (一) 道德冷漠的类型第17-18页
        1、群体冷漠第17页
        2、旁观者冷漠第17页
        3、受益者冷漠第17-18页
    (二) 青少年道德冷漠的表现第18-19页
        1、道德信任缺失第18页
        2、道德关爱不足第18页
        3、道德义务的冷漠第18-19页
    (三) 青少年道德冷漠的影响第19-21页
        1、对于自身的影响第19-20页
        2、对于社会的影响第20-21页
二、青少年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第21-30页
    (一) 青少年自身心理特点第21-22页
        1、青少年自身道德意志薄弱第21页
        2、青少年自身性格缺陷第21-22页
    (二) 家庭教育不健全第22-24页
        1、家庭的不良教育方式第22-23页
        2、家庭氛围的不和谐第23-24页
        3、特殊家庭导致的性格缺陷第24页
    (三)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第24-26页
        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第25页
        2、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5页
        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第25-26页
        4、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参差第26页
    (四)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第26-28页
        1、社会转型期的负面产物第27页
        2、市场经济物化现象严重第27-28页
        3、社会机制不健全第28页
    (五) 网络环境的消极因素第28-30页
        1、网络空间虚拟,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淡薄第28-29页
        2、网络文化复杂,导致青少年道德信念淡化第29页
        3、网络过分依赖,导致青少年现实人际关系疏离第29-30页
三、青少年道德冷漠现象的化解路径第30-40页
    (一) 加强青少年自身道德内化机制第30-32页
        1、引导青少年化他律为自律,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第30页
        2、鼓励青少年回归现实生活,强化道德实践第30-31页
        3、满足青少年道德需求,强化道德信念的培养第31-32页
    (二) 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和谐家庭氛围第32-33页
        1、父母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第32-33页
        2、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合作机制第33页
        3、尊重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第33页
    (三)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正确的道德观第33-35页
        1、建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第34页
        2、教师以身作则,充满发挥榜样精神第34页
        3、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第34-35页
        4、注重体验教育,强化道德实践第35页
    (四)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第35-37页
        1、社会有效监管青少年网络行为第35-36页
        2、发挥网络道德教育功效,提高网络道德意识第36页
        3、家庭有效监管青少年绿色上网第36-37页
    (五) 加强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创建良好社会道德环境第37-40页
        1、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第37-38页
        2、提高全民道德意识,培养正确道德价值取向第38页
        3、完善社会奖罚机制,加强制度的公平公正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变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