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导言 | 第10-18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回顾 | 第11-14页 |
1、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2、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3、结论 | 第14页 |
(三) 理论视角 | 第14-17页 |
1、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 第15页 |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15-16页 |
3、就业能力理论 | 第16-17页 |
4、结论 | 第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 第18-22页 |
(一) 就业质量的界定及说明 | 第18页 |
(二) 就业质量的度量和指标体系 | 第18-22页 |
1、就业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 | 第19-20页 |
2、就业质量评价的二级指标 | 第20-22页 |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状况分析 | 第22-31页 |
(一) 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1、人力资本状况 | 第22-23页 |
2、社会资本的分布状况及特征 | 第23-25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现状 | 第25-31页 |
1、工作质量现状 | 第25-26页 |
2、职业稳定性 | 第26页 |
3、福利与社会保障 | 第26-27页 |
4、职业发展规划 | 第27-29页 |
5、心理健康因素 | 第29-30页 |
6、结论 | 第30-31页 |
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对策 | 第31-35页 |
(一) 促进人力资本投资 | 第31-33页 |
1、培训主体多元化 | 第31-32页 |
2、培训方式多样化 | 第32页 |
3、建立长效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二) 强化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交流 | 第33-34页 |
1、强化信息真实性 | 第33页 |
2、培育社会信任 | 第33页 |
3、促进交流和沟通 | 第33-34页 |
(三) 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 第34-35页 |
1、进行普法教育 | 第34页 |
2、加强工会建设,构建维权渠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