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晚清河南教案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9-18页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第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4页
        (一) 中国教案研究第9-12页
        (二) 河南教案研究第12-14页
    三、研究思路第14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14-18页
第一章 晚清河南教案发生的背景与历史演进第18-26页
    一、基督教在河南的传播第18-22页
        (一) 天主教第19-20页
        (二) 基督教新教第20-22页
        (三) 东正教第22页
    二、河南教案的历史演进第22-26页
        (一) 第一阶段(1840-1868年)第22-23页
        (二) 第二阶段(1869-1879年)第23-24页
        (三) 第三阶段(1880-1899年)第24页
        (四) 第四阶段(1900-1901年)第24-25页
        (五) 第五阶段(1902-1911年)第25-26页
第二章 晚清河南教案的种类和特点第26-51页
    一、河南教案的种类第26-40页
        (一) 排外仇教类第27-32页
        (二) 教士教民违法类第32-34页
        (三) 房产地亩纠纷类第34-36页
        (四) 教士教堂被抢类第36-38页
        (五) 民教挟私争斗类第38-39页
        (六) 文化习俗冲突类第39-40页
    二、河南教案的特点第40-51页
        (一) 时间分布特点第40-44页
        (二) 空间分布特点第44-49页
        (三) 其它特点第49-51页
第三章 晚清河南教案的社会应对机制第51-66页
    一、河南教案的应对机构第51-53页
        (一) 地方各级政府第51-52页
        (二) 交涉局第52-53页
    二、河南教案的应对措施第53-63页
        (一) 河南教案的预防第53-55页
        (二) 河南教案的应对第55-61页
        (三) 河南教案的善后第61-63页
    三、河南教案应对机制的长处和不足第63-66页
        (一) 应对机制的长处第63-64页
        (二) 应对机制的不足第64-66页
第四章 晚清河南典型教案分析第66-78页
    一、1861年南阳还堂案第66-70页
        (一) 南阳还堂案发生的原因第66-67页
        (二) 南阳还堂案的应对第67-69页
        (三) 南阳还堂案的特点第69-70页
    二、1902年泌阳教案第70-74页
        (一) 泌阳教案发生的原因第70-72页
        (二) 泌阳教案的应对第72-73页
        (三) 泌阳教案的特点第73-74页
    三、1906年汲县教案第74-78页
        (一) 汲县教案发生的原因第74-76页
        (二) 汲县教案的应对第76页
        (三) 汲县教案的特点第76-78页
第五章 晚清河南教案的评价第78-85页
    一、晚清河南教案的性质第78-80页
    二、晚清河南教案的影响第80-85页
        (一) 河南教案的积极影响第80-81页
        (二) 河南教案的消极影响第81-85页
结语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附录第92-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语授课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巴彦呼舒第一中学为例
下一篇:蒙古语授课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巴一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