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

德国包豪斯学院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引言第8-16页
    (一)研究缘起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4页
        1.国外研究状况第9-11页
        2.国内研究状况第11-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页
        1.理论价值第14页
        2.现实意义第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6页
        1.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2.历史研究法第15页
        3.比较研究法第15-16页
一、包豪斯创立的渊源第16-23页
    (一)艺术思想及实践的革新第16-19页
        1.艺术设计界的新尝试:工艺美术运动第16-17页
        2.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新艺术运动第17-18页
        3.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实践第18页
        4.艺术教育的改革第18-19页
    (二)魏玛文化的繁荣第19-20页
    (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志向第20-23页
二、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理念第23-32页
    (一)“艺术与手工艺结合”下的设计人才培养理念(1919——1922 年)第23-26页
        1.为大众、为社稷而进行设计教育第23-25页
        2.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第25-26页
    (二)工业化时代设计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1923——1933 年)第26-30页
        1.影响设计人才理念理念转变的因素第26-29页
        2.艺术与设计:一种新的统一第29-30页
    (三)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理念的评价第30-32页
三、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第32-55页
    (一)“艺术与手工艺结合”下的教育实践第32-42页
        1.设计基础课程的初建第32-39页
        2.“做中求学”在设计教育的运用第39-42页
    (二)“艺术与技术,一种新的统一”下的教育实践第42-53页
        1.纳吉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第42-51页
        2.走向科学、理性的教学方法第51-53页
    (三)对包豪斯教育实践的评价第53-55页
四、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成效第55-61页
    (一)设计人才的领域分布第55-57页
        1.设计教学研究领域第55-56页
        2.设计领域第56-57页
    (二)设计人才的群体特点分析第57-61页
        1.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第57-58页
        2.多才多艺,艺术与技术兼备第58-59页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59-61页
五、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反思第61-75页
    (一)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第61-64页
        1.社会因素第61-62页
        2.经济因素第62-63页
        3.文化因素第63-64页
    (二)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特色第64-68页
        1.着重教育理念的社会性及与时代性第64-66页
        2.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第66-67页
        3.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第67-68页
    (三)包豪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示第68-75页
        1.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第68-70页
        2.完善课程内容,重视综合发展第70-72页
        3.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多样教学第72-75页
结语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国家认同视角
下一篇: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