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一)理论的来源和构架第9页
        (二)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9-10页
    二、“暴露”手法的阐释第10-12页
        (一)“暴露”手法的定义第10页
        (二)“暴露”手法的特征第10-12页
第二章 “暴露”手法的历史发展第12-16页
    一、“暴露”手法的兴起第12页
    二、技术美学的演绎第12-16页
        (一)第一代机器美学第12-13页
        (二)第二代机器美学和高技派建筑第13-14页
        (三)新高技术美学第14-16页
第三章 建筑空间中建筑材料“暴露”手法的现实意义第16-19页
    一、建筑材料“暴露”表现的目的第16-17页
        (一)展示建筑构造第16页
        (二)发掘材质属性第16页
        (三)引导空间走向第16-17页
        (四)展示设计心理第17页
    二、建筑材料“暴露”表现的方法第17-19页
        (一)空间的重组整合第17-18页
        (二)施工工艺的创新第18页
        (三)尺度上的合理把握第18页
        (四)设计情感的需求与传递第18-19页
第四章 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第19-30页
    一、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属性第19-20页
        (一)科学性第19页
        (二)现实性第19-20页
        (三)可操作性第20页
    二、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实现条件第20-22页
        (一)主体的能动条件第20-21页
        (二)创作的环境条件第21页
        (三)过程的合理性条件第21-22页
        (四)成果的有效条件第22页
    三、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第22-29页
        (一)实例比较第22-27页
        (二)情理交融是大势所趋第27-29页
    四、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意义第29-30页
        (一)宏观方面第29页
        (二)微观方面第29-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2页
后记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包豪斯学院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下一篇:互动景观在公共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