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新闻写作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灾难新闻写作观念的流变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及重难点第12-14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页
        1.4.2 论文重点及难点第12-14页
第二章 灾难新闻概述第14-18页
    2.1 灾难新闻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2.1.1 灾难性事件与突发性事件第14页
        2.1.2 灾难新闻与负面新闻第14-15页
    2.2 灾难新闻的功能第15-16页
    2.3 改革开放前我国灾难新闻的写作第16-18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后的灾难新闻写作——从保守走向开放第18-43页
    3.1 80年代灾难新闻写作:从“缺席”到突出政治,相对保守第18-25页
        3.1.1 总体论述第18-19页
        3.1.2 个案研究:以1987年 5 月6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为例第19-25页
    3.2 90年代的灾难新闻写作:从突出政治到突出灾情,相对客观第25-35页
        3.2.1 总体论述第25-26页
        3.2.2 个案研究:以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为例第26-35页
    3.3 本世纪初灾难新闻写作:逐步走向公开,透明,全面第35-43页
        3.3.1 总体论述第35-37页
        3.3.2 个案研究: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例第37-43页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灾难新闻写作观念的演变原因探析及现存问题第43-48页
    4.1 改革开放以来灾难新闻写作观念演变的原因探析第43-44页
        4.1.1 从“堵”到“疏”,政治环境走向民主、温和第43页
        4.1.2 从“转载”到“采写”,媒体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第43-44页
        4.1.3 从“受体”到“主体”,受众的参与意识逐步提高第44页
    4.2 从写作“四要素”看灾难新闻写作现存的问题第44-48页
        4.2.1 重复转载,弱化写作主体的原创意识第44-45页
        4.2.2 “一事一议”片段式写作,淡化受体对灾难的全景式认知第45-46页
        4.2.3 经验式写作,缺乏对写作客体的深度挖掘第46页
        4.2.4 平民式写作,载体多元致使新闻成灾第46-48页
第五章 未来灾难新闻写作观念的趋势展望与思考第48-54页
    5.1 认同艺术化的写作手段第48-50页
        5.1.1 故事化叙述事实,可读性为重第48页
        5.1.2 细节化描写现场,感染力为主第48-49页
        5.1.3 体验式讲述灾难,真实性为要第49-50页
    5.2 运用立体化的写作方式第50-51页
        5.2.1 新闻+最新新闻,扬“时效性”之长第50页
        5.2.2 新闻+旧闻链接,避“片面性”之短第50-51页
    5.3 接受反思化的写作角度第51-54页
        5.3.1 在灾难中关注小人物的故事第51-52页
        5.3.2 在救灾中衡量政府工作得失第52页
        5.3.3 在恢复中重温灾难的文化内涵第52-54页
致谢语第54-55页
注释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高混凝土坝—可压缩库水—淤砂—地基系统地震反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