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句模与句法分析的事件抽取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3 事件抽取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 1.3.1 ACE评测会议 | 第10页 | 
| 1.3.2 事件的定义 | 第10-11页 | 
| 1.3.3 事件抽取的技术方法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文本预处理 | 第14-21页 | 
| 2.1 汉语句子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2.1.1 句法平面 | 第14-15页 | 
| 2.1.2 语义平面—句模 | 第15-16页 | 
| 2.2 中文分词技术 | 第16-19页 | 
| 2.3 句法分析技术 | 第19-21页 | 
| 2.3.1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 | 第19页 | 
| 2.3.2 基于统计的句法分析 | 第19-21页 | 
| 第3章 基于句法分析的事件抽取算法 | 第21-29页 | 
| 3.1 句法分析树 | 第21-23页 | 
| 3.2 事件及事件元素抽取算法 | 第23-27页 | 
| 3.3 事件抽取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第4章 基于句模的事件抽取算法 | 第29-36页 | 
| 4.1 基于句法分析的事件抽取算法的不足 | 第29-30页 | 
| 4.2 句模构建 | 第30-31页 | 
| 4.3 事件抽取 | 第31-36页 | 
| 4.3.1 句模匹配算法 | 第31-33页 | 
| 4.3.2 事件元素抽取算法 | 第33-34页 | 
| 4.3.3 基于句模的事件抽取算法效果展示与分析 | 第34-36页 | 
|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 第36-50页 | 
| 5.1 系统开发工具 | 第36页 | 
| 5.2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6-37页 | 
| 5.3 预处理阶段 | 第37-39页 | 
| 5.3.1 分词阶段 | 第37-38页 | 
| 5.3.2 句法分析阶段 | 第38-39页 | 
| 5.4 事件及事件元素提取阶段 | 第39-47页 | 
| 5.4.1 句模表的建设与维护 | 第39页 | 
| 5.4.2 句模匹配过程 | 第39-40页 | 
| 5.4.3 基于句模的事件提取 | 第40-46页 | 
| 5.4.4 基于句法分析的事件提取 | 第46-47页 |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5.5.1 测评语料与测评标准 | 第47-49页 | 
| 5.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 6.1 总结 | 第50页 |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