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13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1.6.1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6.2 不足 | 第14-15页 |
2 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2.1 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 高技术 | 第15页 |
2.1.2 高新技术 | 第15-16页 |
2.1.3 高新技术产业 | 第16-17页 |
2.2 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2.2.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2.3 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2.3.1 有关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2 有关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20-22页 |
3 面板数据协整理论 | 第22-26页 |
3.1 面板数据的运用 | 第22页 |
3.2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22-23页 |
3.3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 第23页 |
3.4 面板数据的选择与豪斯曼检验 | 第23-25页 |
3.4.1 固定效应模型 | 第23-24页 |
3.4.2 随机效应模型 | 第24页 |
3.4.3 Hausman检验 | 第24-25页 |
3.5 误差修正模型 | 第25-26页 |
4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6-37页 |
4.1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概况 | 第26-29页 |
4.1.1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26-27页 |
4.1.2 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贡献率 | 第27-28页 |
4.1.3 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 第28-29页 |
4.2 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 第29-32页 |
4.2.1 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的现状 | 第30页 |
4.2.2 科技创新中介机构的现状 | 第30-31页 |
4.2.3 科技创新产出的现状 | 第31-32页 |
4.3 安徽省科技投入现状 | 第32-37页 |
4.3.1 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现状 | 第32-33页 |
4.3.2 科技经费投入现状 | 第33-37页 |
5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37-54页 |
5.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5.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8-39页 |
5.1.2 单位根检验 | 第39-40页 |
5.1.3 协整关系检验 | 第40-41页 |
5.1.4 面板模型选择与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5.1.5 估算面板模型各系数与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5.2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5.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7-48页 |
5.2.2 单位根检验 | 第48-49页 |
5.2.3 协整关系检验 | 第49页 |
5.2.4 面板模型选择与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5.2.5 估算面板模型各系数与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6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6.1 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6.2 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