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航空发动机制造论文

航空发动机用封严涂层可磨耗性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等离子喷涂技术介绍第10-12页
        1.2.1 热喷涂技术简介第10-11页
        1.2.2 等离子喷涂技术原理第11-12页
        1.2.3 等离子喷涂工艺特点及应用第12页
    1.3 等离子喷涂封严涂层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第12-15页
    1.4 封严涂层可磨耗性评价现状第15页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第18-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8-19页
    2.2 试验设备第19-22页
        2.2.1 等离子喷涂系统第19页
        2.2.2 喷砂设备及循环冷却系统第19-20页
        2.2.3 空气动力系统第20页
        2.2.4 粉末混合系统第20-21页
        2.2.5 涂层环境性能测试设备第21页
        2.2.6 可磨耗性评价试验台第21-22页
    2.3 试验研究方法第22-26页
        2.3.1 微观结构检测方法第22页
        2.3.2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第22-23页
        2.3.3 实验方案第23-26页
第三章 封严涂层等离子喷涂工艺优化第26-36页
    3.1 喷涂试样第26-27页
        3.1.1 涂层结构及材料第26页
        3.1.2 基体表面准备及预处理第26-27页
        3.1.3 金相试样制备第27页
    3.2 喷涂工艺优化实验方案第27-28页
    3.3 涂层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8-35页
        3.3.1 硬度结果分析第28-31页
        3.3.2 结合强度结果分析第31-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铝硅聚苯酯涂层热稳定性能研究第36-46页
    4.1 热稳定性能实验方案设计第36-38页
        4.1.1 等离子喷涂制备涂层第36页
        4.1.2 涂层表面硬度试验第36-37页
        4.1.3 涂层显微组织观察第37页
        4.1.4 涂层结合强度试验第37-38页
    4.2 热稳定性能实验结果分析第38-45页
        4.2.1 表面硬度分析第38-41页
        4.2.2 结合强度分析第41-43页
        4.2.3 微观形貌分析第43-45页
    4.3 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铝硅聚苯酯封严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第46-62页
    5.1 刮磨实验装置及方案第46-48页
        5.1.1 刮磨实验装置第46-47页
        5.1.2 刮磨实验步骤和方案第47-48页
    5.2 低硬度涂层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48-52页
        5.2.1 低硬度涂层低转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48-49页
        5.2.2 低硬度涂层中间转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49-51页
        5.2.3 低硬度涂层高转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1-52页
    5.3 中间硬度涂层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2-57页
        5.3.1 中间硬度涂层低转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2-54页
        5.3.2 中间硬度中间转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4-55页
        5.3.3 中间硬度高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5-57页
    5.4 高硬度涂层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7-61页
        5.4.1 高硬度涂层低转速刮磨实验结果分析第57-58页
        5.4.2 高硬度涂层中间转速刮磨实验结果第58-60页
        5.4.3 高硬度涂层高速摩擦磨损实验结果分析第60-61页
    5.5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封严涂层可磨耗性评价第62-68页
    6.1 刮磨转速对刮痕深度的影响第62-64页
        6.1.1 低硬度涂层刮磨深度变化规律第62-63页
        6.1.2 中间硬度涂层刮磨深度变化规律第63页
        6.1.3 高硬度涂层刮磨深度变化规律第63-64页
    6.2 刮痕表面粗糙度分析第64-67页
        6.2.1 低硬度涂层刮痕表面形貌及面粗糙度第64-66页
        6.2.2 中间硬度硬度涂层刮痕表面形貌及面粗糙度第66页
        6.2.3 高硬度涂层刮痕表面形貌及面粗糙度第66-67页
    6.3 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桁加劲梁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下一篇: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及围产期奶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