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抗生素的危害 | 第11页 |
1.1.1 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 | 第11页 |
1.1.2 抗生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 第11页 |
1.1.3 抗生素易引发二次感染 | 第11页 |
1.1.4 抗生素的药物残留 | 第11页 |
1.2 牛乳中抗生素残留及危害 | 第11-12页 |
1.3 古尼虫草的功效及功能性成分 | 第12-13页 |
1.3.1 虫草多糖 | 第12-13页 |
1.3.2 虫草素 | 第13页 |
1.3.3 虫草酸 | 第13页 |
1.4 地顶孢霉培养物的加工及功效 | 第13-14页 |
1.5 奶牛瘤胃发酵 | 第14-16页 |
1.5.1 瘤胃发酵的重要性 | 第14页 |
1.5.2 瘤胃微生物 | 第14-15页 |
1.5.3 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 第15页 |
1.5.4 瘤胃中的氨态氮 | 第15-16页 |
1.6 围产期奶牛 | 第16-17页 |
1.6.1 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状态 | 第16-17页 |
1.6.2 围产期奶牛的氧化应激状态 | 第17页 |
1.6.3 围产期奶牛乳房炎的易发性 | 第17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 第19-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2 试验动物和日粮组成 | 第20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2.1.4 样品的采集 | 第21页 |
2.1.5 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1.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2页 |
2.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机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2-26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2.2 试验设计、试验动物和日粮组成 | 第22-24页 |
2.2.3 样品的采集与指标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3.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6-34页 |
3.1.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26-33页 |
3.1.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机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4-41页 |
3.2.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血液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乳体细胞评分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6-41页 |
4 讨论 | 第41-46页 |
4.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1-43页 |
4.1.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机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4.2.1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乳体细胞评分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4页 |
4.2.3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