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板桁加劲梁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概述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板桁加劲梁的发展和应用第11-13页
        1.1.3 板桁加劲梁的构造特点第13-14页
    1.2 板桁加劲梁抗扭惯性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6-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空间桁架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第18-29页
    2.1 空间桁架简化原则第18-19页
        2.1.1 基于剪切刚度的等效原则第18-19页
        2.1.2 基于应变能的等效原则第19页
    2.2 考虑弦杆和竖杆影响的抗扭惯性矩计算方法第19-26页
        2.2.1 薄壁梁的抗扭惯性矩第19-21页
        2.2.2 空间桁架抗扭惯性矩的有限元方法第21-22页
        2.2.3 框架的等效板厚度第22-25页
        2.2.4 考虑弦杆和竖杆影响的等效板厚度第25-26页
    2.3 算例验证第26-28页
        2.3.1 空间桁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第26-27页
        2.3.2 抗扭惯性矩的对比第27-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板桁加劲梁抗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第29-41页
    3.1 正交异性板简化计算方法第29-31页
    3.2 板桁加劲梁的抗扭惯性矩第31-33页
        3.2.1 单层板桁加劲梁第31-32页
        3.2.2 双层板桁加劲梁第32-33页
    3.3 数值验证第33-36页
        3.3.1 单层板桁加劲梁精细化模型第33-35页
        3.3.2 双层板桁加劲梁精细化模型第35-36页
        3.3.3 数值验证结果第36页
    3.4 板桁加劲梁抗扭惯性矩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36-40页
        3.4.1 单层板桁第36-39页
        3.4.2 双层板桁第39-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板析加劲梁的有限元建模简化方法第41-62页
    4.1 整体单主梁简化建模原理第41-45页
        4.1.1 竖向抗弯刚度的等效第42-43页
        4.1.2 横向抗弯刚度的等效第43-44页
        4.1.3 扭转刚度的等效第44页
        4.1.4 质量和质量惯性矩的等效第44-45页
    4.2 桥面系的单主梁简化建模原理第45-46页
    4.3 已有的简化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第46-49页
        4.3.1 加劲梁的形心与扭心第46-48页
        4.3.2 加劲梁与桥塔间的约束体系第48页
        4.3.3 抗扭刚度的模拟第48-49页
    4.4 桥面系的交叉梁简化建模原理第49-55页
        4.4.1 扭转刚度的等效第50-51页
        4.4.2 竖向抗弯刚度的等效第51-52页
        4.4.3 横向抗弯刚度的等效第52-53页
        4.4.4 质量的等效第53页
        4.4.5 简化建模流程图第53-55页
    4.5 工程实例第55-61页
        4.5.1 工程背景第55-56页
        4.5.2 精细化模型第56-57页
        4.5.3 整体单主梁简化模型第57-58页
        4.5.4 桥面系的交叉梁简化模型第58-59页
        4.5.5 动力特性结果对比第59-61页
    4.6 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健康产出的卫生费用与GDP关系研究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用封严涂层可磨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