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的沈阳农业大学低影响开发(LID)设计模拟评估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1 城市化水问题 | 第13页 |
1.1.2 倡导生态文明 | 第13页 |
1.2 LID简介 | 第13-15页 |
1.2.1 LID概述 | 第13-14页 |
1.2.2 LID目标 | 第14页 |
1.2.3 LID原则 | 第14-15页 |
1.2.4 LID研究范畴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模型确定 | 第17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沈阳农业大学LID设计 | 第19-29页 |
2.1 校园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2.1.1 对场地采用分部控制的做法 | 第19页 |
2.1.2 源头管理原则 | 第19页 |
2.1.3 前期资料收集 | 第19-20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2.2.1 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2.3 LID措施介绍及比选 | 第21-23页 |
2.3.1 LID措施 | 第21-23页 |
2.4 LID措施设置 | 第23-29页 |
2.4.1 径流系数 | 第23-24页 |
2.4.2 研究区域LID布置方案 | 第24-25页 |
2.4.3 研究区域LID工程措施技术 | 第25-29页 |
第三章 SWMM模型 | 第29-35页 |
3.1 SWMM模型概述 | 第29-30页 |
3.1.1 模型简介 | 第29页 |
3.1.2 发展历程 | 第29页 |
3.1.3 模型适用性 | 第29-30页 |
3.1.4 模型功能 | 第30页 |
3.2 SWMM模型的原理 | 第30-33页 |
3.2.1 降雨模型 | 第30-31页 |
3.2.2 地面径流模型 | 第31-32页 |
3.2.3 管网汇流模型 | 第32页 |
3.2.4 水质模拟过程 | 第32页 |
3.2.5 污染物冲刷模拟 | 第32-33页 |
3.3 SWMM软件操作步骤 | 第33-35页 |
3.3.1 设定工程参数默认值 | 第33-34页 |
3.3.2 绘制建模对象 | 第34页 |
3.3.3 设置对象属性 | 第34页 |
3.3.4 运行模拟 | 第34页 |
3.3.5 结果查看 | 第34-35页 |
第四章 SWMM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 第35-44页 |
4.1 模型基础数据处理 | 第35-37页 |
4.1.1 资料收集 | 第35页 |
4.1.2 沈阳农业大些主校区子汇水区概化 | 第35-37页 |
4.2 基本参数设置 | 第37-39页 |
4.2.1 降雨模型参数 | 第37-39页 |
4.3. 水文参数的确定 | 第39-41页 |
4.3.1 子汇水区坡度 | 第39页 |
4.3.2 子汇水区不透水性参数确定 | 第39-40页 |
4.3.3 水质参数的确定 | 第40页 |
4.3.4 污染物累积模型 | 第40-41页 |
4.4 低影响开发措施参数设置 | 第41-44页 |
第五章 SWMM模型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5.1 LID组合措施设置情况 | 第44-45页 |
5.2 降雨径流量削减效果分析 | 第45-48页 |
5.2.1 地表径流模拟分析 | 第46-47页 |
5.2.2 不同重现期下典型汇水区下渗与径流变化 | 第47-48页 |
5.3 径流峰值分析 | 第48-49页 |
5.4 降雨径流水质削减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5.4.1 污染物总负荷分析 | 第49-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