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基于BF531的国家智能电网采集系统集中器的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产品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发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3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1.5 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第15-24页
    2.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介绍第15-16页
    2.2 集中器总体结构第16-17页
    2.3 总体方案比较第17-18页
    2.4 ADSP Blackfin 531简介第18-19页
    2.5 VisualDSP++及VDK内核简介第19页
    2.6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原理第19-20页
    2.7 通信协议介绍第20-23页
        2.7.1 主站通信协议简介第20-21页
        2.7.2 电表协议简介第21-22页
        2.7.3 本地通信模块协议简介第22-23页
    2.8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硬件设计第24-46页
    3.1 硬件功能介绍第24页
    3.2 DSP及其外设设计第24-29页
        3.2.1 DSP最小系统设计第24-26页
            3.2.1.1 晶振时钟电路设计第24-25页
            3.2.1.2 复位及看门狗电路设计第25-26页
        3.2.2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第26-27页
        3.2.3 DSP片外存储器设计第27-29页
            3.2.3.1 数据总线测试第29页
    3.3 交流采样模块设计第29-30页
    3.4 电源电路设计第30-31页
    3.5 ADC转换电路及接口设计第31-35页
        3.5.1 AD73360简介第31-32页
        3.5.2 AD73360及其接口设计第32-33页
        3.5.3 AD73360模拟前端电路设计第33-35页
            3.5.3.1 交流采样模拟信号测试第33-35页
        3.5.4 辅助ADC及其接口设计第35页
    3.6 开关量输入模块设计第35-36页
    3.7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第36-40页
        3.7.1 调制式红外接口设计第37-38页
            3.7.1.1 红外测试第38页
        3.7.2 串口扩展接口设计第38-39页
        3.7.3 抄表口RS485接口电路设计第39-40页
    3.8 安全加密电路设计第40-42页
        3.8.1 终端安全芯片简介第40-41页
        3.8.2 安全芯片电路设计第41-42页
    3.9 功能扩展板第42-45页
        3.9.1 STM32系列芯片简介第42页
        3.9.2 USB Host第42-44页
        3.9.3 以太网第44-45页
    3.10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软件设计第46-78页
    4.1 功能介绍第46页
    4.2 软件框架设计第46-47页
    4.3 驱动设计第47-55页
        4.3.1 串口驱动设计第47-49页
            4.3.1.1 串口驱动读数据仿真测试第48-49页
        4.3.2 NorFlash驱动第49-50页
        4.3.3 时钟芯片驱动第50-53页
            4.3.3.1 I~2C总线数据传输原理第50-51页
            4.3.3.2 I~2C芯片驱动接口第51页
            4.3.3.3 时钟芯片应用接口第51-52页
            4.3.3.4 读时钟芯片寄存器仿真测试第52-53页
        4.3.4 远程模块应用接口第53-55页
            4.3.4.1 AT指令及Q/GDW 1376.3 协议简介第53-54页
            4.3.4.2 远程模块点对点连接建立流程第54-55页
    4.4 应用程序设计第55-77页
        4.4.1 Boot Loader程序设计第55页
        4.4.2 启动线程第55-56页
        4.4.3 上行通信线程设计第56-58页
            4.4.3.1 GPRS/CDMA/以太网线程设计第56页
            4.4.3.2 维护口线程设计第56-58页
            4.4.3.3 红外口线程设计第58页
        4.4.4 RS485抄表线程设计第58-62页
            4.4.4.1 抄表功能第59-62页
            4.4.4.2 被抄功能第62页
            4.4.4.3 上行通信功能第62页
            4.4.4.4 级联功能第62页
        4.4.5 本地通信抄表线程设计第62-70页
            4.4.5.1 模块初始化识别流程第62-64页
            4.4.5.2 档案同步流程第64页
            4.4.5.3 点抄流程第64-65页
            4.4.5.4 从节点主动注册流程第65-67页
            4.4.5.5 周期抄表流程第67-70页
            4.4.5.6 广播流程第70页
        4.4.6 内部数据采集线程设计第70-77页
            4.4.6.1 交流采样数据的计算第71-73页
            4.4.6.2 交采数据计算仿真第73-74页
            4.4.6.4 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的计算第74-75页
            4.4.6.5 三相不平衡的计算第75页
            4.4.6.6 电压波动与闪变的计算第75-76页
            4.4.6.7 二次侧电流开路短路检测第76-77页
    4.5 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产品测试第78-85页
    5.1 硬件测试第78页
        5.1.1 通信模块电源纹波测试第78页
    5.2 软件测试第78-84页
        5.2.1 主要功能测试第78-79页
        5.2.2 载波抄表功能测试第79-82页
        5.2.3 串口测试第82页
        5.2.4 以太网测试第82页
        5.2.5 USB测试第82-84页
    5.3 样机制作与取证第84页
    5.4 小结第84-85页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一 国家电网合格报告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鳞毛蕨中黄酮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下一篇:H公司绩效考核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