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 玉米锈病 | 第9-10页 |
2 玉米普通锈病病原及特征研究 | 第10-11页 |
2.1 病原菌形态 | 第10页 |
2.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3 玉米普通锈病的病害循环 | 第11-12页 |
4 玉米普通锈病的发生特征及危害 | 第12-13页 |
5 玉米普通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病措施 | 第13-15页 |
5.1 发生因素 | 第13-14页 |
5.2 防治方法 | 第14-15页 |
6 玉米普通锈病抗性基因研究 | 第15-16页 |
7 GGE双标图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玉米普通锈病抗性及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18-31页 |
1 前言 | 第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19页 |
2.3 接种方法 | 第19-21页 |
2.4 抗性鉴定 | 第21-22页 |
2.5 籽粒含水量测定 | 第22-23页 |
2.6 数据收集 | 第23页 |
2.7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3.1 方差分析 | 第23-25页 |
3.2 抗性反应及农艺性状表现型分析 | 第25-27页 |
3.3 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27-29页 |
3.4 特殊配合力分析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GGE双标图在玉米抗普通锈病新品种区试中的应用 | 第31-42页 |
1 前言 | 第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2.1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31-33页 |
2.2 试验设计及调查性状 | 第33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1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比较 | 第33-35页 |
3.2 热图(Heatmap)分析 | 第35-36页 |
3.3 双标图(GGE biplot)分析 | 第36-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